徐则臣-寻找及表达个人面对世界方式.docVIP

徐则臣-寻找及表达个人面对世界方式.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则臣-寻找及表达个人面对世界方式

徐则臣:寻找及表达个人面对世界方式或许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的教育经历,使从二十岁左右便开始写作的徐则臣,作品更具有厚重的人文关怀。虽然徐则臣是七十年代出生,其实也只是赶了个七十年代的尾巴,而他的作品却体现出与他的年纪似乎不相符的老成持重,包括他叙事的高妙,思维的缜密,更重要的是作者对精神漂泊者的关注,宽厚悲悯,使得他能担负起写作者的时代使命,完成时代精神与作家写作的完美接轨。 书香:您从来没有专职写作吗?您的写作时间和状态是怎样的? 徐则臣:专职写作活不下去。我每周一三五上班,再除去出差和各种琐事,能写作的时间每星期两个下午左右,只要大块的时间能保证,进入可靠的写作状态不算很难。没办法有计划地每天进行一定的数量,我也不喜欢像种地一样有事没事每天都要来那么几下子。有感觉了就写,没感觉停下来看看书干点与写作相关的其他事情也很好。 书香:您说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是“凉”的,怎么理解?您和小说中的人物一样,都是固执的人吗? 徐则臣: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不是火热和喧嚣的那种,更多的时候在沉默,而且是个悲观主义者,看上去有点矛盾,其实不矛盾,我就是一个悲观的理想主义者,所以,我说这理想主义是凉的。 我小说中的人都不同程度、以不同的方式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们的理想主义不以道德论,不以律法论,只是骨子里头的勇往直前的精神。理想主义的通俗称谓的确可以叫“固执”。 书香:您的阅读会去涉猎小说以外的其他书籍来弥补自己的创作局限,还是会专深在小说这一单一领域? 徐则臣:我是个杂食动物,什么都看,当然以广义的文学范畴中的书居多。细读的书有狭义的文学书、历史书和思想学术方面的书。 书香:哪位作家对您的创作影响最深? 徐则臣:很难说清楚哪位作家对我创作影响最深,但我很清楚我最喜欢反复地翻阅哪几位作家:若泽·萨拉马戈、君特·格拉斯、胡安·鲁尔福。我在书橱前想随便拿一本书看时,最可靠的就他们三位,因为我最想成为的就是他们三位那样的作家。 书香:开始写作是有目的的吗?如果当初是没有目的的,经过这几年,是否可以找到对自己的意义? 徐则臣:开始时的写作大部分是漫山遍野、漫无边际的,如果说有目的,那也只是在满足自己强烈的倾诉欲望。写作经年,目的有了,而且越来越明确,就是寻找和表达出一个人面对世界的方式。 书香:对您来说,创作/表达时,最重视的是什么? 徐则臣:态度和想法:是否做到了修辞立其诚;是否有话要说,没有尽量不说。 书香:您同意这个说法吗:相比60,80年代作家,70后作家看起来是被忽略的、隐匿的,即使偶尔几位也是一时被媒体捧起? 徐则臣:媒体的力量很强大,谁被媒体看见了,谁就被世界看见了;谁被媒体忽略了,谁就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对于60后和80后作家,70后的确是被忽略的、隐匿的。既然是“被忽略的”和“隐匿的”,那就证明他们一直在,只是媒体没兴趣把他们提起来。事实上也如此,我从来不认为他们不在,尤其从文学的意义上,你会发现70后作家“硬硬的”一直都在,而且会越来越重要,其重要将远远超过媒体最大限度的预期。 书香:但其实,这三代作家本身应该是存在一些差异的吧?就您的观察,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徐则臣:显然有差异。经历不同,对待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和眼光不同,对待文学的态度也有差别。 书香:您认为您这一代人的经历,有哪些事情对您个人有深远的影响? 徐则臣:对我来说,有重要影响的恰恰不是我们这一代经历过的,而是我们没有经历过的。我对那些没有经历过的事情的顽固兴趣,持久地激发我反观自我,构成了我写作的一个不竭的动力。它以相反的方式确证了我的70后身份。 书香:您在平日工作(《人民文学》编辑)中应能接触到各个年龄层的作品,您如何评价70年代整体作家的作品呢? 徐则臣: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不如人意。离我们期许的当然也有一大段距离,但他们肯定会越来越好,好到让大家最终会吃惊。因为这个群体里有很多沉默着劳作的人。 书香:这次专题,同时也采访了路内、阿乙等其他作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并非是科班出身的。是否现在大学能培养出的作家已经很少了? 徐则臣:如果你要单找科班出身的作家,可能会发现更多。大学的确不太愿意培养作家了,都忙着做学术。但系统教育对作家来说越来越重要,因为从现在开始,作家不仅意味着你会讲故事,你还得有能力看明白这个世界,然后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 书香:您是否想过,现在成名太早(如果相对其他70年代作家是早的话)是否会带来不一样的轨迹? 徐则臣:这个没法假设。有天才少年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也有大器晚成的苏老泉;有少年得志的诗人兰波,也有潦倒至死的倒霉蛋蒲松龄;成名早晚与最后的成就没有必然联系,不管对哪个年龄的作家,最重要的肯定不是成名,而是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