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格斯台区东段勘查区地质向斜构造及聚煤特点.docVIP

扎格斯台区东段勘查区地质向斜构造及聚煤特点.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扎格斯台区东段勘查区地质向斜构造及聚煤特点

扎格斯台区东段勘查区地质向斜构造及聚煤特点矿区地处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大兴安岭西延的北坡,位于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端,区内半固定沙丘及移动沙丘广布。整个沙丘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局部发育低洼地、低湿地和积水湖泊,矿区内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部低。最高处位于矿区西北部,海拔1349.87m,最低点位于矿区中部,海拔1311.00m,相对最大高差38.87m。区内全部被第四系风积沙所覆盖,根据钻孔揭露,本区地层层序自下而上为: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K1d)、新生界第三系中新统通古尔组(N1t),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第四系(Q4eol)。下面由老到新分别加以叙述: 一、地层层序 (1)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K1d)。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将其划分为两个岩段。一是一岩段(K1d1):位于大磨拐河组下部,岩性主要由灰绿色砂质泥岩,灰黑色泥岩,砂岩组成,灰绿色砂质泥岩含大量贝壳类动物化石,岩段厚度沿倾向和走向变化均大。岩段揭露厚度4.14~505.69m,平均有121.87m。二是二岩段(K1d2):位于大磨拐河组上部,为含煤盆地的主要含煤段,岩性主要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中夹煤层。共含煤6层,大部分属于层位稳定的可采煤层或局部可采煤层,1、3、4、5号煤层发育较好,层位稳定,可采面积较大,是本次勘查的主要对象。岩段厚度0~322.31m,平均有163.09m。该岩段与上覆第三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矿区内有34个钻孔揭露大磨拐河组(K1d),揭露厚度199.11m(11-9号孔)~505.69m(1-13号孔),平均285.44 m,与上伏地层通古尔组(N1t)呈不整合接触,矿区内未出露。未见到J3b地层。(2)新生界第三系中新统通古尔组(N1t)。岩性为棕色、灰绿色砂质粘土、粗砂。不整合于一切老地层之上。钻孔揭露地层厚度24.82(5-1号孔)~338.56m(5-9号孔),平均253.20m。矿区内未出露。(3)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岩性主要以棕色、杂色砂质粘土为主,中间夹薄层粗砂,下部含一至三层气孔状玄武岩。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钻孔揭露地层厚度97.22(9-25号孔)~563.80m(9-9号孔),平均186.97m。矿区内未出露。(4)第四系(Q4eol)。为近代风积、冲洪积砂砾层、坡积物。第四系地层厚度一般在78.70~141.23m,平均116.67 m。 二、构造 详查区是一个轴向NE的向斜构造。向斜两翼倾角不大,一般在3°~10°之间。向斜轴部在11-5、1-3、5-5钻孔之间通过。在9-7、9-9号孔之间有F1正断层,倾向149°,倾角75°,断距>400m。断层上盘地层为新生界第三系中新统通古尔组(N1t)和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通古尔组(N1t)地层厚度为563.80m,宝格达乌拉组(N2b)钻孔揭露地层厚度为287.90m,未见底,断层上盘没有见到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K1d)地层;断层下盘地层为新生界第三系中新统通古尔组(N1t)、新生界第三系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和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K1d)一二岩段。通古尔组(N1t)地层平均厚度为150.82m,宝格达乌拉组(N2b)地层平均厚度为279.89m,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二岩段(K1d2)为本区含煤地层,地层平均厚度为193.54m,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组一岩段(K1d1)钻孔揭露地层厚度为123.84m,未到底。喜山期第三系玄武岩的喷发对煤系地层及煤层没发现有影响。综上所述,本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于简单类型。 三、岩浆岩 该区所见玄武岩主要为喜山期玄武岩。主要是喷发的基性玄武岩,分布在扎格斯台区西部。通过钻孔揭露主要为杆榄玄武岩。呈气孔状构造,少数为杏仁状构造。其充填物多为钙质,该玄武岩区内钻孔最多见有三层,属于上新统宝格达乌拉组(N2b)地层中的层间喷发。该玄武岩对煤系地层、煤层及煤质没发现有影响,只是对隐伏煤田地质钻探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综上所述,本矿区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变化不大,断层有一条,岩浆岩侵入第三系,构造复杂程度属于简单类型。 四、含煤性 勘查区含煤地层位于矿区的北部,为白垩系下统大磨拐河二岩段(K1d2),含6个煤层以及数层煤线,含煤地层总厚度0~322.31m,平均163.09m,煤层自然厚度平均20.75m;含煤系数12.72%;煤层可采厚度平均为17.01m,可采含煤系数10.43%。含煤性较好。根据钻孔揭露,矿区的煤层赋存区所含煤自上而下编号为1、2、3、4、5、6号共6层煤,其中含大部可采的四层,为1、3、4、5号煤;局部可采煤层1层,为6号煤层,零星可采煤层1层,为2号煤层,以及数层煤线。 五、煤岩特征 区内煤呈黑色,风化后呈褐色,条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