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举办“学为中心,教学生学”教学新范式优秀课例
八年级数学
1、根据图形折叠的特性,能找出图形中的对应角、对应边。
2、能利用特殊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简单的折叠问题,并积累解决折叠问题的经验。
3、让学生解决图形折叠问题,感受方程、函数等数学思想,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数学的愉悦。
【先学任务】
一、课前预学
1.内 容
(1)如图1,Rt△ABC中,∠ACB=90°,∠A =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
∠A′DB 的度数为( )
A.40° B.30° C.20° D.10°
(2)如图2,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的位置上,交AD于点G.已知, 那么 ,△GEF为________三角形。
【自我提炼】 以上两题都是图形折叠问题中求角的度数,你能发现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3,把长方形纸条沿同时折叠,两点恰好落在边的点处,若,,,则长方形的边长为( )
A. B. C. D.
(4)如图4,长方形纸片中,AB=4,AD=3,折叠纸片使AD边与对角线BD重合,得折痕DG,求AG的长.
【自我提炼】 以上两题都是图形折叠问题中求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又是什么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 图
此处设计两组共四个小题,其中(1)(2)(3)小题解题时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单一,第(4)小题有一定的综合性,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题,体会利用方程思想解决折叠问题。第一组两小题主要解决图形折叠中求角的度数,第二组两小题主要解决图形折叠中求线段的长度。
二、课中先学
见“教学过程”中拓展提高环节
【教学过程】
环节一:预学交流
(一)设 计
1、教学内容:见先学任务中课前预习的内容
2、学法预设:(1)各组组长根据A为3分,B为2分,C为1分,把本组预学总得分记录在黑板的预学成绩栏中。(2)在组长组织下,组内生生间充分交流预学稿中的问题任务。
3.教法预设:(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反馈。(2)对组内的个性问题进行个别指导。(3)教师巡视并收集信息,分配小组的展示任务。
4.设计意图:
此环节,先进行预学评分,目的是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然后安排小组交流,目的是培养学生“兵教兵”的课堂互学习惯,同时在组内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
(二)现 场
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交流与讨论有的小组借助小白板进行组内展示,有的小组针对个性问题进行个别一对一的指导,还有的小组针对不能确定的问题争面红耳赤。最终,每位同学预学稿中的疑问在讨论中得到初步的解决,思维在争论中得到碰撞与升华。当小组每位成员的问题都得到解决时,本组成员可以自动坐下。
(三)反 思
本课时为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结束后的专题性复习课例。图形折叠是一种特殊的轴对称变换,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已经熟悉轴对称变换的性质,但是具体到图形折叠的现实情境,往往会出现解题障碍,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不能图形折叠的操作过程数学化;未能归纳折叠问题的解题规律。通过预学交流,使学生对折叠本质有了初步的感知,课堂的探究深入。
环节二:展示提炼
(一)设 计
1.教学内容:见先学任务中的课前预习内容
2.学法预设:分小组展示本组成果,其余小组点评补充。
3.教法预设:(1)组织各小组进行有效的全班展示。(2)及时板书各小组提炼的结论,并记录各小组的展示和点评得分。
4.设计意图:
此环节,先安排组间展示,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用数学语言表达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在组间呈现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通过整合学生在“自我提炼”部分得出的结论,板书提炼出折叠问题的实质,用于指导学生解决折叠问题。
(二)现 场
在经历小组讨论后,每位预学稿中的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但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归纳性的结论、一题多解的试题等问题需要进行全班的集体展示,便于学生开阔思维,增长知识。教师分配好小组展示任务后分小组进行展示。
第一小组组员代表说:“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在解决(1)(2)两题时,我们发现图形折叠实际上就是一种轴对称变换,图形折叠后他的对应角是重合的、相等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图形折叠后对应相等”。
第二小组组员代表说:“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在解决第四小题时,我们首先根据折叠得到对应边、对应角相等,即DA=DA′=3,∠A=∠DA′C=900,设AG=A′G=X,BG=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低年级第8周晨会课教学内容.ppt
- 体系分类法的主表结构是由基本部类.ppt
-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与价值.ppt
- 传输、接收.ppt
- 伸缩折叠的露营工具.doc
- 会议营销招商服务项目体验——360会议营销网 - 360会销网.ppt
- 何谓生涯规划何谓生涯规划.ppt
- 佐治亚州经济增长强劲,全球一流咨询公司在此大幅扩建最近,佐治亚 .pdf
- 作物对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的生物效应及其评估 - 应用生态学报.pdf
- 何作床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pdf
- 关于全市社区社会组织统计调查情况的 - 中国社会组织.doc
- 关于全面修订课程标准的通知 - 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doc
- 关于保税区部分特殊政策的解读 - 中国护理管理.ppt
- 关于做好钟楼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五星街道第十五选区.doc
- 关于南京·国际体育雕塑大赛获奖情况的报告 - 龙虎网投票.doc
- 关于在区直机关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季活动 - 广西农业科学院.doc
- 关于在非药品柜台销售滋补保健类中药材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请示.pdf
-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问题 - 河北省人大.doc
- 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 - 电子科技大学.doc
- 关于我校教职工医疗待遇几个问题的解答.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