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PPT.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孙子兵法》PPT

孙武指挥的著名战役 公元前506年,楚国攻打已经归附吴国的小国—蔡国,给了吴军伐楚的借口。阖闾、伍子胥、孙武指挥训练有素的3万精兵,乘坐战船,溯淮而上,直趋蔡国,与楚国交战。楚军见吴军来势凶猛,不得不放弃对蔡国的围攻,收缩部队,调集主力,以汉水为界,加紧设防,抗击吴军的进攻。不料孙武突然改变沿淮河进军的路线,放弃战船,改从陆路进攻直插楚国纵深。 孙武从3万精兵中选择强壮敏捷的3500人为前阵,身穿坚甲,手执利器,连连大败楚军。旧历11月28日攻入楚国国都郢城。楚昭王带着妹妹仓皇出逃。孙武以3万军队攻击楚国的20万大军,获得全胜,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 公元前494年春天,越王勾践调集军队从水上向吴国进发。夫差率10万精兵迎战于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边),在孙武、伍子胥的策划下,吴军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高举火把,只见在黑暗的夜幕下火光连成一片,迅速向越军阵地移动,杀声震天,越军惊恐万状,军心动摇,吴军乘势总攻,大败越军。勾践在吴军的追击下带着5000名甲士跑到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市东南)一个小城中凭险抵抗,由于吴军团团包围,勾践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夫差不听伍子胥劝阻同意勾践求和要求 。 吴国的争霸活动在南方地区取得胜利后,便向北方中原地区进逼。公元前485年,夫差联合鲁国,大败齐军。公元前482年,夫差又率领着数万精兵,由水路北上,到达黄池(今河南封丘县南),与晋、鲁等诸侯国君会盟。吴王夫差在这次盟会上,以强大军事力量为后盾,争得霸主地位。孙武虽没直接参加攻齐取胜、与晋争霸两事,但在此前孙武精心训练军队和制定军事谋略,对夫差建立霸业有不可抹煞的巨大贡献。 * * 孙 子 兵 法 作者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早年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hé lǘ】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yǐng 】城,几近覆亡楚国。后人尊称其为孙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历史评价 韩非:“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披甲者少也。” 李世民:“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吾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战百胜者,中也。深沟高垒以自守者,下也。以是较量,孙武著书,三等皆具焉” 戚继光:“愚尝读孙武书,叹曰:兵法其武库乎!用兵其取诸库之器乎!兵法其药肆乎!用兵其取诸肆之材乎!及读诸将传又悟曰:此固善握器而妙用材者乎?学者欲求下手著实工夫之门,莫逾于此。数年间余承乏浙东,乃知孙武之法,纲领精微莫加矣。第于下手详细节目,无一及焉,犹禅者上乘之教也。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三十六计。《孙子》十三篇分四部分: ●计篇、作战篇、谋攻篇 ●形篇、势篇、虚实篇 ●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 ●用间 《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 1、重战、慎战、备战 2、不战而屈人之兵 3、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计篇》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火攻篇》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九变篇》 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重战是一个国家时时刻刻都要做好战争的准备,历史上因战争准备不足导致失败和灭国的的例子不胜枚举!!! 慎战是指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采用战争来解决问题。正所谓: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 备战是指不要寄希望战争不要爆发,而要立足于自己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不要寄希望敌人不会来进攻,而要依靠自己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使敌人想攻不敢攻,总体意思就是“有备无患。” 2.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篇》 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谋攻篇》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谋攻篇》 2.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是西方震慑战略理论的思想源泉。 提出“震慑”战略的美国国防大学教官哈伦·厄尔曼承认,他的这一理论就来源于2500年前中国伟大的军事家孙子。他说:“孙子对战前、战时及结束战斗时取得‘震慑’效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