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议高中教学中德育渗透.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高中教学中德育渗透

浅议高中教学中德育渗透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2)08-0142-01 在教育理念转型今天,古典的应试教育和单一教学方式在今天依然流行,那是因为他具有短期效应,它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容易把学生培养成狭隘、自私、追名逐利的心态,而真正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效应,有利于学生良好心态的形成。真正的成人成才,才是我们教育必须坚持、不懈追求、孜孜奋斗的方向。学生与老师之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语言的交流、思想的沟通、情感的交融,将德育素质渗透到教育教学当中去。我在历史、地理教学的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仅从四个方面进行浅谈,以供同仁借鉴。 一、保护环境、绿化心灵 学习知识要与现实相结合,做到社会化,实用化。经世致用,服务现实,学习知识,关注社会。从古代的毁林开荒到今天的退耕还林,从大跃进到今天的可持续发展,都要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从历史的悲剧中,去领会和总结,今天的我们,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加快社会的发展。 比如:在一次优质课上,我讲高二地理“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时,其中一个知识点是: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先污染,后治理”。我用幻灯片列举了20世纪重大公害事件。学生看后,非常震惊!而我,徐徐道来:“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粮,来谋取经济的……发展,这叫发展吗?去……破坏江山,去……毁坏河流,换取GDP,这叫发展吗?”于此,我停留片刻,加重语气:“你将所有的GDP拿回来,你再也恢复不了——青山、绿水!” 此时,话锋逆转,徐徐延伸:“其实,人与环境的关系,在我们中国,两千五百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明确地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且,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首巴黎时,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好好地……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向中国……寻求生存之道。 所以,我们在发展的同时,要让天……更蓝,让山……更绿,让水……更清,我们的世界才会……天清地宁,才会……风调雨顺,才会……国泰民安,这……才是……人间的天堂。” 就这样启发诱导,张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的思绪飞扬:漫游欧洲、穿越古代、拥抱自然、展望未来。这节课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学生的思绪就象放飞的风筝,但线却要攥在我的手里。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文化知识,又让学生领悟了环保意识。 二、放眼世界、热爱祖国 历史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源于历史,以史为鉴,用于实践,服务社会。毛泽东说得非常好:“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历史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世界观教育。 我在讲“香港回归”时,放映了回归时的一片段,仅五分钟。放完后,有同学就说,英国人底下了头。我马上调整情绪,改变声音的质量,用抒情的方式随口对课堂进行升华: 是的,这一刻,英国人低下的是:他们的头颅,降下的是:他们的“米”旗;而这一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我们心灵的小溪中荡漾,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区旗的陪伴下,在全世界人民的注视中,冉冉升起。然而,这升起的不仅仅是国旗,中国升起的:更是国威!升起的:更是国尊!升起的:更是国魂!我们……作为中国人,总有一种强烈而神圣的感觉,震荡着自己的身心!让全世界人……深深地感觉到……中国……在和平中……正……悄然崛起! 讲到这,我停了下来,而同学们,思绪飞扬,热情澎湃,激情四溢,掌声不断,一下子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最后我才引出,所以,香港的回归,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树立正见、修身养性 一个心胸狭隘的人讲不出来大格局的话,一个没有使命感的人讲不出来有责任的话,知识是很容易就学来,尤其是今天互联网时代,很多知识根本不需要去储备,只需要检索就可以了。但是人的胸怀,人的境界,人的格局,人的德性是修出来的。 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灵活运用,适时渗透。 比如在宋代文学中,苏轼作为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在文化史上影响深远。我们除了介绍其基本的成就外,还可以补充一下苏轼生活趣事,以活跃课堂气氛,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苏轼在杭州为官时,与金山寺的著名高僧佛印成了好友。苏轼信奉佛学,经常和佛印一块儿禅悟佛道。 一天,苏轼与佛印一起打坐,苏轼闲情逸致,调戏佛印,于是他端正自己的坐姿后就问:“你看我打坐像什么?”佛印一动不动地静思片刻,静静地说:“我看你像尊佛。”说罢继续一门心思地打坐。而苏轼心眼一转,并问:“那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佛印的心思不在这些逗壳子的话上,只想着禅佛,不在意地问:“像什么?”“歪东倒西的,活像一摊牛粪。”苏轼高兴得忘乎所以,佛印不动声色,仍旧一心禅佛。 苏轼回家,把此事讲给苏小妹听,炫耀自己的聪明,嘲笑佛印的蠢笨。苏小妹冷笑一下:哥啊,就你这个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