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语文3轮专题复习教案:古诗鉴赏考点强化训练.doc

2010高考语文3轮专题复习教案:古诗鉴赏考点强化训练.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高考语文3轮专题复习教案:古诗鉴赏考点强化训练

2010高考语文三轮专题复习教案: 古诗鉴赏考点强化训练 1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古人论诗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分析此诗前后两联在写景抒情上的不同特点(6分) 答: 2、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夏日 寇准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两首诗都写夏日,诗人感觉到的夏日季候分别有什么样的显著特点? (4分) 答: (2)两首诗都写到了鸟鸣,寇诗是“燕语”,苏诗是“莺声”,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寇诗主人公和苏诗主人公在听到鸟鸣时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4分) 答: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①——③题。(10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① “千里片时间”一句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4分) 答: ②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这首诗艺术上最大的特色是情景分写。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请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6分)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蜀道后期 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①张说,洛阳人,在校书郎任内曾两度出使到西蜀。 ①第一句中的“争”字实在太妙了,它究竟妙在何处? ②“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这两句它成功地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 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 答:                                            ⑵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 答: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 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 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答: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 答: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 长安秋望 杜牧①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②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注】①杜牧:晚唐诗人。②南山:终南山。③外:上 (1)虚实结合是本诗的在大特点,请你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写出诗人怎样的精神性格? 答: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小题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