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孤独绝望中绽放生命之花
孤独绝望中绽放生命之花摘 要 “运动派”诗人代表菲利浦·拉金从现实主义角度表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境遇,人生的不确定性和死亡的虚无性让生命呈现出悲观绝望的特性:同时缺乏交流的个体无时无刻不被孤独困扰。但另一方面,直面人生遭遇的责任感与孤独绝望并行不悖的展现在诗作之中,说明诗人并非悲观厌世。
关键词 菲利浦·拉金 诗歌 绝望 孤独 直面人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代文学术语词典》中,编者AF斯科特这样写道:G.S.弗雷泽在他的《现代作家及现代世界》中说过,在1953年,随着那个起过很大然而是有害的影响的狄兰·托马斯的离开人世,人们感受到一种清晰明白、健康有益的诗体又回到了英国诗歌,这就是通常被称为运动派的诗人的诗歌。把他们凑合在一起的,是罗伯特·康奎斯特在1956年编辑出版的诗集《新诗行》(New Lines) 。①二战之后的英国文坛随着奥登的迁居美国和迪伦·托马斯的猝死似乎陷入了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50年代中期,一批反现代主义诗歌写作的年轻诗人以鲜明的特色步入了英国文坛,他们对简单平凡的日常生活青睐有加,反对艾略特和庞德鼓吹的彻底否定传统的纯试验性诗风,抵制诗歌形式上的鸿篇巨制,也否定迪伦·托马斯晦涩的意象,因被评论界成为一次“运动而得名为“运动派”诗人,一度被认为是“意象派以来英国最有影响的诗歌团体”。②菲利浦·拉金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被认为是英国诗坛继艾略特之后最重要的诗人。
1 绝望
菲利浦·拉金的诗首先是绝望悲观的。1980年,拉金在接受批评学家约翰海斯顿采访时曾说:“我对生活的看法不是我决定的,而是生活决定的,或通过遗传或通过环境,即你生来所具有或你后天所遭遇。假如我生为不同的人,遭遇到不同的事情,我也许就会写作不同的诗。”诗人总是像一个旁观者一样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平凡无奇的表象下暗涌着惨淡和无奈的生活。痛苦,衰老,死亡是人生的必然。
死亡一直是诗歌的严肃主题,二战后,在身体和精神均饱受摧残地西方世界,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传统价值观在战后的废墟上摇摇欲坠,战争的残酷、人类的渺小、生命的脆弱还有无处不在而又无法确知的各种威胁加剧了人的危机意识和不安全感。迷茫、悲观、绝望如有了形体般弥漫在空气中,随着呼吸传递给一个又一个身边的人。
总是太渴望未来,我们
抬起期望的坏习惯。
某些事情总是接近;每一天
直到那时我们才说,
从绝壁看那微小、清晰的
闪着火花的诺言的舰队拉近。
他们多慢!他们浪费了多少时间,
因拒绝加快步伐!
在海岸边等待船队的人们心中充满着期待,相信也许在下一秒就可以看到那渐渐驶来的舰队,正如这些人一样,漫步于人生旅程的人们心中也总是盛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总认为在将来的某一个时刻,心中憧憬之物会施施然出现在眼前。
只有一艘船寻找我们,一个挂着黑帆
不明船只,她的背后施着
一个大而无乌的寂静。在她的尾流中
没有水涌起,或者破碎。
然而结果呢?那个被殷切期待的舰队永远没有出现,出现的只有那艘挂着“黑帆”的不明船只,极具象征意义的黑色使这首诗的寓意显而易见。人生是无奈甚至是无望的,满怀期待的人们等来的只有一个结果——死亡。
菲利浦·拉金的悲观绝望是根植于现代人恐惧、焦虑、失望、无奈和无意义的生活体验之上的,生存的焦虑无处不在让人无所遁形,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结果。
2 孤独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被抛弃的世界:个体与个体彼此疏离,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人生充满了各种不稳定因素使得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一句空话。在恐惧和绝望中,人前所未有地如此真切地感觉到孤独。
床上谈话一定是非常的容易,
可以远远地来回一起说瞎话,
这是两个诚实人的一种标记。
然而越来越多的时间默默地过去。
在外边儿,一些风奔走不定
在天空中成全了云又驱散了云,
黑暗的小镇在地平线上堆积。
没什么关心我们。没什么显示为什么
在孤立存在着无与伦比的距离
变得更加困难了要想找到
既真实而又友好的词语,
或者既不真实也不友好的词语。
拉金通过个体的人的内心体验传达出人对于人生的深切感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诗人笔下孤独的个体其实反映了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
3 直面人生的责任感
拉金认为孤独绝望的现代人并非是无望的。爱尔兰诗人西穆斯·希内在比较拉金和叶芝时写道:“拉金只聚焦于死亡这一冷酷的现实,哀叹和抗争对于死亡并无分别。宗教、勇气、哲学、饮酒以及工作和闲暇的惯例只不过是人们的安慰剂而已,他的失败主义论调是令人心碎的,因此,即使是他最优秀的诗歌也要怀着卑微的心境来阅读。” 但 “《高窗》一诗的末尾闪烁出一片迟滞的光芒”。③
拉金的诗歌尽管悲观绝望,却并非全然无望,依然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强烈的直面遭遇和承担责任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