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康巴藏区文化转型传播学探究
康巴藏区文化转型传播学探究摘 要: 随着牧民定居计划及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康巴藏区的文化转型问题凸显。文化的转型往往伴随着新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发生。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往往体现在新的传播媒介中,与之前的传播媒介相比,新的传播媒介在传播信息时具有许多特点。充分利用新的传播媒介完成文化转型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康巴藏区 文化转型 传播学研究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贡嘎山乡玉龙西村地处海拔4300米,是一个纯牧业村,至2008年,全村1/3的牧民实现定居户。2009年初,康定县贡嘎山乡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截止2011年年底,玉龙西78户牧民全部定居。随着牧民定居的发展,居民“以牧养户、以牧发展”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转变。
一、文化转型与电子文化阶段
文化根植在社会生活中,社会的发展表现为文化的变迁与转型。所谓文化转型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了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①文化的变迁与转型明显受到现代化语境的影响。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言,这种文化的变迁与转型又具有特殊的意味。夏里甫罕·阿布达里对新疆哈萨克族文化转型的研究中对文化转型的定义为:”是特定文化在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基础性因素巨变的条件下的一种质的变化和发展,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历史性的全面的超越,是一种飞跃、升华、过渡或转换,因此在相对的意义上也是对旧文化的一种辩证的建设性的否定和再生、重建。”②在夏里甫罕·阿布达里看来,文化转型是特定文化对旧文化的辩证建设性的否定和再生、重建。这种观点注重的是文化转型的结果,对文化转型的过程没有进行描述。
加拿大学者M·麦克卢汉认为人类历史是由三个阶段组成的:第一个阶段是部落文化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人们以群居的方式生活在一起,彼此非常接近,传播方式以口头传播为主;第二个阶段是个人阶段或者古登堡阶段,这一阶段人类用印刷的文字进行传播;第三阶段是电子文化阶段,又称新部落文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类主要使用电子计算机、电视,以及其他电子传播媒介。M·麦克卢汉关于人类历史的三个阶段的划分清晰地体现了他所主张的媒介,即讯息的理论,在M·麦克卢汉看来,每一种媒介代表了不同的传播方式,并给受众以不同的理解和接收方式,每种传播方式、接收方式的改变带来了不同的信息,而文化转型正是以特定的文化对旧的文化以辩证的方式改变整合。从媒介的角度来看,牧民定居之前,由于缺乏稳定的电力供应,牧民仍然处在部落文化阶段和古登堡阶段。只有在定居之后,牧民采用可能进入到电子文化阶段。现在玉龙西村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拥有一台电视机和一部手机。2011年,中宣部与国家广电总局向四川藏区牧民免费发放2万台太阳能便携式直播卫星数字电视机。③
二、信息的传播
根据媒介即讯息的理论,在文化转型中,电子媒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这种作用突出表现在信息的传播。经过电子媒介传播的信息不同于当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所接收到的。在电子媒体上的信息通常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对一般人而言无关紧要,而对少数人而言却非常重要的事件。通常情况下媒体不会突出报道这些事件;然而对于某些群体而言,了解、知晓、掌握这些知识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一群体的人有可能通过媒体的报道而注意到这一事实,并有可能把这一事实传递给同一群体内还未知晓的人。最终这一群体内绝大部分的人知晓这一事实,这一类信息的传播需要人际中介进行。在康巴藏区,许多政府的惠民政策在电视上播放之后,还需要村一级的行政机构负责人到每家每户进行告知,讲解。
第二类:对于公众而言普遍认为重要的事件。对于这些事件媒体通常做了突出的报道,并且,受众中大部分的人或者相当一部分人已经从媒体上注意到这些事件。由于群体中知晓这些事件的人数较多,而且媒体进行了突出的报道,群体中的人们可能会谈论,但是这些事件不会在人际间进行流传。
第三类:对于非常紧急或者极富有戏剧性的事件,几乎每个人都会注意到这一事件,而且媒体会进行突出报道,但是受众通过别人口中得知事件人数要远远大于从媒体中获得的人数。1963年美国肯尼迪总统遇刺后,这个震撼美国人的消息,约有50%的人是他人转告的。
第三类信息传播的方式更像是第一类和第二类信息传播方式的综合。
美国学者格林伯格对信息扩散进行分析,如下图:
格林伯格的新闻扩散图,显示了事件类型与主要受众、次要受众,以及受众总体的关系。④
这幅图分析了信息的类型与主要受众、次要受众,以及受众主体之间的关系。主要受众是指通过媒体获得信息的受众比例,次要受众表示的是通过人际传播获得信息的受众比例。上图显示了不同类型的事件中媒体和人际传播中获得信息的受众比例。第一类信息对一般人而言缺乏重要性,只对极少数人群有重要意义;第二类信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在媒体上经常接触得到的;第三类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在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