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起走在经典诵读的烂漫之路上(新)
书中全面介绍了古典诗词吟诵的历史、方法、腔调,并附部分曲谱;2 0 0 2年,江苏常州第一中学的音乐教师秦德祥先生将其发表在国内各学报上的吟诵音乐研究的文章汇集成《吟诵音乐》一书,从音乐的角度进行了吟诵调的研究,并附C D,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四、古典诗词的吟诵与吟唱 (一)“吟”、“诵”、“唱”概念探析 1.吟 《现代汉语词典》将“吟”的动词形态释为“吟咏”,释“咏”为“依着一定腔调缓慢地诵读”;《辞海》释“吟”为:“吟咏、做诗”。 唐孔颖达疏曰:“动声曰吟,长言曰咏,作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 四、古典诗词的吟诵与吟唱 2.诵 “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音乐论坛中国最具魅力的音乐艺术杂志《黄河之声》YELLOW RIVER OF THE SONG 2009年20期107释为“读出声音来;念”;《说文解字》将二字互训:“诵,讽也。”“讽,诵也。” 四、古典诗词的吟诵与吟唱 “吟”是一种类似于歌唱的有调的“乐语”;“诵”是依照一定的声调规律,有节奏的读(或背); “吟诵”作为一个词使用,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的读(或背)。 四、古典诗词的吟诵与吟唱 3.唱 “唱”,现代汉语词典释为:“依照乐律发出的声音。”诗词的吟唱,实际上是诗词音乐性进一步衍展,其表演性更强,一般都有谱可依。无论是流传下来的古典诗词歌曲,还是当代音乐家的依词配曲,都有着强烈的音乐美。学习者可以依谱演唱,融入自身特点,吟唱出不同风格的作品。 四、古典诗词的吟诵与吟唱 如今,古代流存的乐谱已不多见,自2 0世纪前半叶以来,许多作曲家依词配谱,赋予诗词作品新的曲调,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声乐作品。如白居易的《花非花》(黄自曲),苏轼的《卜算子》(黄自曲)《大江东去》(青主曲)《水调歌头》(江文也曲)《春晓》(江文也曲), 四、古典诗词的吟诵与吟唱 李之仪的《我住长江头》(青主曲),李白的《清平调》(三重唱谭小麟曲)《江夜》(四部合唱,谭小麟曲)等。许多歌唱家在音乐会上也将古典诗词歌曲作为必唱曲目。如《枫桥夜泊》《阳关三叠》《杏花天影》《长相知》等曲目都是音乐会的经典演唱曲目。 四、古典诗词的吟诵与吟唱 (二)吟诵的历史溯源 诗歌吟诵在我国由来已久,在周代,诗歌吟诵已是官办学校的必修课程。我国最早的诗总集《诗经》中的每首诗都可入乐,《墨子?公孟》曰:“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以鲜明的文化色彩,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 四、古典诗词的吟诵与吟唱 (4)手势语 1)手势活动的范围 ①上区:肩部以上。常表示理想的、宏大的内容,较有激情,常用语朗诵和演讲的结尾。 ②中区:肩部和腰带之间。多用于表述事物,指示方位,模拟事物的形象等,用得较多,一般心情较为平静。 ③下区:腰带以下。多表示憎恶、鄙夷、不肖一顾等内容和情感。 三、朗读、诵读与朗诵 (四)朗诵的技巧 7.态势语言 (4)手势语 2)手势的活动形式 ①手掌:在整个手势中,手掌的运用占居首位。其基本方法和作用如下: A、手心向上,胳膊微曲,手掌稍向前伸。这种手势,主要表示贡献、请求、承认、赞美、许诺、欢迎、诚实的意思。比如说:“来吧,金色的秋天。”“她,就这样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着!”凡属这类内容的,就可以用这种手势。 三、朗读、诵读与朗诵 (四)朗诵的技巧 7.态势语言 (4)手势语 B、手心向下,胳膊微曲,手掌稍向前伸。这种手势,主要表示神秘、压抑、否认、反对、制止、不愿意、不喜欢的意思。如:“夜,悄无声息地来了!”“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我们是坚决反对的!”“我们不同意采取这种办法。”大凡这类内容,就可以用这种手势。上述两种手势,是用单式还是用复式手势,可由演讲者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朗读、诵读与朗诵 (四)朗诵的技巧 7.态势语言 (4)手势语 C、两手由合而分开。这种手势,多表示空虚、失望、分散、消极的意思。比如:“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理想,那他将一事无成!”“我简直是没有办法。”“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仍然是不见效的。最后他们还是分开了。”类似这样内容的,基本上都用这种手势。 三、朗读、诵读与朗诵 (四)朗诵的技巧 7.态势语言 (4)手势语 D、两手由分而合。这种手势主要表示团结、亲密、联合、会面、接洽、积极的意思。“我们要团结起来,把这个工作做好。”“同志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到一起来了。”凡是这类内容的,就可以用这种手势。 三、朗读、诵读与朗诵 (四)朗诵的技巧 7.态势语言 (4)手势语 F、单式手势的“冲击式”。如:“同志们,如果敌人敢于进犯我们,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兴边富民工程实施方案(3篇).docx
-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攻略专题03解题技巧专题: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压轴题三种模型全攻略(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卡通手绘风班干部竞选自我介绍PPT模板(二零二五学期版).pptx VIP
- 带锯机安全生产操作规程.pptx
- 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共34张PPT).pptx VIP
- 公共政策3政策的资料搜集与方法剖析.ppt VIP
- 专题04 解题技巧专题: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压轴题三种模型全攻略(解析版).docx VIP
- 2025年健康管理师技能证书全国考试题库(含答案).pdf VIP
-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doc VIP
- 中小学班级卫生值日表 模板.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