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赵本山小品语言艺术
浅谈赵本山小品语言艺术摘 要:赵本山小品是我国小品界一颗闪亮的明星,“赵氏小品”在艺术表达方式上尤其注重语言要素的重要作用。这些小品语言因其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等方面特有的艺术技巧而具有一种强劲的穿透力,从而使“赵氏小品”成为小品语言的集萃地,深深地征服了广大观众。
关键词:赵本山小品;语言艺术;语言要素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095-02
赵本山的小品是春节联欢晚会上的精彩节目,连续多年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过:“笑的制作者是可敬的,赵本山及其小品艺术拨动了时代的笑神经,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一个大规模的笑的时代。”赵本山也因小品的走红被誉为“小品王”、“东方卓别林”等。他的小品被称为“赵氏小品”,已经成为小品界的一个独树一帜、长盛不衰的派别。小品是表演的艺术,同时也是语言的艺术。“赵氏小品”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小品的语言艺术有很大的关系。“赵氏小品”的语言艺术已成为一个体系,本文主要从语言的四个维度来分析“赵氏小品”的语言艺术。
一、赵本山小品语言对语音因素的运用
语音可以反映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外貌特征,从而进一步体现出语言的艺术内涵。赵本山的小品多次运用语音方面的艺术技巧作为制造笑点的方式,以音取“乐”,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一)合辙押韵
合辙押韵是语音方面一个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它能通过音韵和谐来充分表现一种语言的魅力所在。赵本山的小品中经常运用合辙押韵的方式以达到艺术效果。这种合辙押韵在“赵氏小品”中经常表现为“顺口溜”。主人公为了表达某种意思,运用押韵的台词,意蕴十足地将其义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又有强烈的幽默效果,往往把情节推向一个又一个小高潮。例如: “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更好!”(《昨天·今天·明天》)例中“了、跑、导、找、套、角、炒、好”等音节合辙押韵,表现出黑土大叔对时事的关注以及自己的总结和评论。
(二)同音误解
同音误解就是由于读音相同的两个字或词被主人公误加理解为其他的意思,而误解之意又能很到位地反映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从而收到较高的艺术效果。赵本山的小品中多处运用同音误解的表达方式,把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在小品《送水工》中,当赵本山饰演的送水工听到“儿子”读到博士后的时候,他便说:“你得往前赶哪,不能老在后边!”他把“博士后”中的“后”理解为“前后”的“后”,于是煞有介事地督促到“得往前赶”。当“儿子”说到自己是研究古尸的时候,他便把“古尸”理解为“古诗”,于是便说:“古诗你上那研究啥啊,咱们国家就有古诗啊!”。出于本身喜欢卖弄的性格,送水工一次又一次地把一些专业词语理解为他所认为的意思,不但没有显示出自己仅有的一点知识水平,反而成为一大笑料。
二、赵本山小品语言对语义的运用
语义是指语言的意义内涵,表现在小品中就是指小品台词的内涵。小品台词的语义极其丰富,通过语义方面的艺术表达,小品才可以深入人心。而语义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这里就从语言自身和社会效果两个角度来考察“赵氏小品”中的语义艺术。
(一)歧义
语言的歧义就是听话者理解的语义与说话者的初衷不符,两种意思相互干涉,从而引起滑稽效果,这是赵本山小品最常用的语言策略。例如在《钟点工》中,钟点工大妈介绍自己的工作:“陪你说说话,陪你聊聊天,陪你唠唠嗑。”赵本山大吃一惊,说到:“三陪啊!”钟点工大妈立刻不高兴了,而观众也笑成一片,这里引人发笑的原因显然在于钟点工大妈以及观众和这位雇主对“三陪”的不同理解。
(二)语义讽刺
赵本山曾说:“调侃中要有东西,笑声中要有思想。”“赵氏小品”中的语义讽刺很多见,讽刺意味主要表现为一语双关,嘲讽时事或者社会现实,使人思考现状,这也是“赵氏小品”的精彩之处。如1998年春晚小品《拜年》,在见范乡长之前,赵本山忐忑不安地问:“戴高帽人就给你乐?”高秀敏胸有成竹的回答:“那咋的,别说他乡长啊,就是大总统给他戴高帽他都乐啊!”借助一个妇人之口表达出语义上的社会指向。“戴高帽”成为普通百姓和人民公仆交流时的基本态度,这样公仆才会“乐”。讽刺了当今社会官民之间的隔阂。虽是“小品”,却小而可品,使人体味到的却是大千世界的百般风情。所谓寓教于乐,正在于此。
三、赵本山小品语言对词汇的运用
(一)方言词语
东北方言是我国东北地区所使用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地域分支。东北方言使人感受到东北人民的爽朗和豪放的性格特点。作为东北人民的儿子,赵本山对这种语言了如指掌,他把这种语言特色融入到小品语言中,灵活自如。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大量运用东北方言中的特殊词汇,呈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