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一:仁爱气度授课教师
* 第七講 領導者的人格特質(一): 仁愛、氣度 授課教師:何世同博士/將軍 「領導者」應具備的條件,概可區分為「人格特質」 與「領導能力」兩個部分。前者,是「先天而生」,加 上「後天修養」;後者,是「天生即有」,加上「後天 磨練」。 本課程,先以兩個講次,討論「領導者」的「人格特 質」;之後,再以一個講次講授「領導者」的「領導能 力」。 老師將「領導者」的「人格特質」,大致歸納成「仁 愛」、「氣度」、「謙恭」、「誠信」等四項。本講次 討論前兩項,下一講次討論後兩項。 「人格」( personality),是「心理學」名詞,代表 某個人在對「情境」作反應時,自身所表現出的「結構 」與「動態」性質。 (Lawrence A. Pervin原著,鄭慧玲編譯,楊國 樞校閱《人格心理學》,桂冠,1982) 因此,「人格」也是一種源自「情緒智商」(EQ)的價 值判斷,用來檢視某人的特徵;一般而言,一個人受歡 迎與否,常取決於其「人格」的高低良窳。 「人格特質」,就字面意義而言,即是一個人在「人 格」上,所顯現予人「刻板印象」的特色,其涵意與「 氣質」相近;亦是所謂的「本性」、「個性」或「本質 特性」。 「人格特質」會隨人之成長而逐漸定型,使其在「行 事風格」與「人際互動」上,投射出一定的「行為模式 」;吾人常說:某人「脾氣大」,某人「架子大」,某 人「太小氣」,某人「沒有耐心」;等等,都是在形容 一個人的「人格特質」。 「人格特質」有些雖屬「天性」,但是大部分還是可 以透過後天的教育與自我修養而調適長進,這就是常謂 的「變化氣質」。 由於「領導者」主導組織之成敗,故其「人格特質」 特別重要。惟人非萬能,要「領導者」完全具備「仁愛 」、「氣度」、「謙恭」、「誠信」等「人格特質」, 並不容易。 但是老師認為,一個好的「領導者」,應以此為自我 要求目標,具備其中條件愈多,愈能成為優秀、且「孚 眾望」的「領導者」。論述如下: 一、仁愛 「仁愛」,是當今的普世價值,也是古來「領導者」 最重要的「內在修養」與「外部形象」條件;可以看成 「領導者」的「道德意識」投射。 簡單地說,也就是孟子所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 愛物」(孟子?盡心上)的「仁民愛物」概念;此亦前章歸納 儒家「領導思想」的主軸。 孟子又曰:「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其意思是, 「仁愛者」不會有敵人,也沒有人敢與其為敵。 老師亦認為,最好的「領導」,就是讓「被領導者」 懷恩,其動能即源自「仁愛」。因此,古來賢德的君王 ,無不以「行仁愛」自居;而即使窮兵黷武、惡蹟昭彰 的獨夫,也都會披上「仁愛」的外衣,以包裝掩飾其殘 暴劣行。 「仁愛」,通常與「道義」、「道德」連體,其具體 表現,就是「寬厚」與「忠恕」;一個「仁愛」的「領 導者」,每能形塑「眾望所歸」的「領導態勢」。 孔子曰:「鳥擇木,木豈能擇鳥?」(春秋左傳?哀公十一 年條)及古諺云:「良禽擇木而棲,賢才擇主而事」(三國 演義?卷3),均出自此一思維。 東漢名將馬援,在光武帝與稱帝於蜀地(今四川東)的 公孫述之間,選擇投效前者時所曰:「非獨君擇臣也, 臣亦擇君矣」(後漢書?馬援列傳),亦此理。 一個以「仁愛」治國的君王,也易營造「全民擁戴」 的「領袖形象」;例如,被司馬遷贊為「德至盛也…豈 不仁哉」(史記?孝文本紀)及「施大德,天下懷安」(史記?孝 景本紀)的「文景之治」創造者─漢文帝、景帝,就是最 好的例子。 因此,「以德服人」就成了成功「領導者」的千年古 訓;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七擒七縱」南蠻首領 孟獲,令孟獲輸得心服口服,心甘情願地歸順蜀漢,用 的就是「以德服人」方法。(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引晉?習 鑿齒?秦漢春秋) 而即便是尋常的平民百姓,有了「仁愛」之心,也會 受人尊敬,甚至成為眾人的「精神領袖」。 晉人朱沖「閑靜寡欲,好學而貧」,晉武帝咸寧四年 (278) 「詔補博士」,朱沖「稱病不應」;尋又詔其為 「太子右庶子」,朱沖「每聞徵書至,輒逃入深山」。 朱沖居住的地方,靠近少數民族的羌人部落,他一方 面尊重這些羌人的習俗,一方面以華夏的禮儀來教化羌 人,使得這個漢羌混居的地區,能夠「路不拾遺,邨無 凶人,毒蟲猛獸皆不為害」;羌人對待朱沖,就像對待 他們自己的君王一樣。(晉書?列傳第六十四?隱逸?朱沖傳) 此外,「仁愛」的極致,就是「勇敢」;而與「勇敢 」相伴而生者,即為「負責」。 此「勇敢」,非「暴虎馮河」(論語?述而)、「敵一人」 的「匹夫之勇」(孟子?梁惠王下);而是「我死則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