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和文化与和谐体育文化建构.doc
中国传统“和”文化与和谐体育文化建构
体育作为人类早期文化现象,其产生和发展与整个人类文明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无不带有特定社会 历史 与民族文化的印记。由于各个国家、社会的历史文化影响,形成了不同国家、民族体育的本质特征。我国体育文化根植于博大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体育文化形成的本源,其丰富的内涵和特质对中国体育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体育文化的作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传统“和”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其中有关“和”的人文思想,构成了中华文化最为亮丽的瑰宝。数千年来,“和”的观念在凝聚中华民族过程中一直起着“轴心”的作用,辐射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层面,逐渐泛化为中华民族普遍的社会心理。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和”是一种理想境界,是人生的极致。它蕴含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思想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修养、 哲学 思想和 政治 理想。
1 天人合一
我国古代文化将“天人合一”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境界。“合”即和合、和顺。《庄子·天道》说:“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老子《道德经》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礼记·中庸》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都是讲人与自然万物相和以生的道理。
2 营魄抱一
即主张身心之和。道家认为完美的人格形态应是形体与精神的合一,主张通过修身养性达到人的肉体与精神臻于和谐的境界,使人的本性与道的本体相契。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儒家主张以“中节”制约自我,达到内心之和,进而融入天地之和,形成人与万物的自然和谐。《礼记·中庸》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佛家主张超脱世俗,追求心空万物的超然人格,主张通过修行达到身心平衡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平衡,从而进入自由世界。
3 尚中责和
“尚中”、“贵和”是中华儒文化的传统精神。《国语》最早提出“和合”理念。《国语·郑语》记载,周幽王八年,太史史伯向郑桓公讲述“兴衰之故”和“死生之道”时说:“虞幕能听协风,以成乐万物生者也。夏禹能单平水土,以品处庶类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认为万物的产生是善于“和合”金木水火土五种自然界的基本元素,从而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孔子首倡“中庸”学说,视“中庸”为“至德”,提倡“中节”之“和”、“中和之美”。他说《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即体现了中正、中和。又说:“礼之用,和为贵”,以“和”作为治国之本和为人处事之道。
4 相应相济
《说文解字》说:“和,相应也。”相,相互也,即不是一味地顺应,而是主动的、能动的相适相和,是以“执中”消解太过与不及的“中节”、“中和”,是阴阳互补、刚柔相济的相互融合,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仇必和而解的辩证统一。这种和谐理念,是积极、务实、友善的,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宽厚、包容、大气的民族性格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二、“和”文化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和渗透
中国传统“和”文化所体现的和谐理念,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体育价值观。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的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成为中国体育文化的精髓,促进了中国传统体育的创造性发展,使中国传统体育呈现出一种融道德教化、竞技娱乐、强身健体、讲求事功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形态。
1 崇尚礼仪
中国古代儒文化对于礼仪的注重,“礼之用,和为贵”,“克己复礼”,将“礼”作为社会秩序的规范。这种理念对古代体育的影响,突出表现在重视体育活动的程式,崇尚礼仪,以此进行教化。如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射箭中的“射礼”,其作为一种竞技运动,同时亦是朝廷统治者进行礼仪道德 教育 的形式,有一套严格的礼仪程序和等级规定。这种礼仪规范的特征,在我国古代体育的输出项目——日本的弓道中至今仍然保留着。
2 表演娱乐
中国古代文化中原始朴素的和谐思想、中和融通的宽和精神,影响到中国古代体育,突出表现在其并不追求竞技中的强烈刺激和对抗,而是将体育活动的竞技性与娱乐性融为一体,追求在竞技表演中自娱娱人的文化氛围。这也成为中国传统体育的一个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古代体育项目逐渐突破礼仪的束缚,出现了娱乐化的趋势,许多富有技巧表演性、游戏性、趣味性和观赏性的项目大量出现。如蹴鞠,就包括有表演性和竞赛性两种形式。其中表演性的蹴鞠,就是在鼓乐伴奏下进行踢控球技巧的表演,是以“蹴鞠舞”的形式出现。再如武艺中的诸多器械演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