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药效学角度探讨黄芩道地性内涵.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药效学角度探讨黄芩道地性内涵.doc

  从药效学角度探讨黄芩“道地性”内涵 1 “道地药材”概念的及含义    陶弘景关于“诸药所生,皆的有境界”和“江东以来,小小杂药,多出近道,气力性理,不及本邦”的论述,是“道地药材”概念最早的雏形。早在唐贞观年间,政府依据 自然 形势,把全国分为关内、河内、河东、河北、山南、淮南、江南、陇石、剑南、岭南10道。此后,孙思邈在《千金翼方·药出州土》篇中专门记载了10道各州的地产药材,这是当时有关药材分布最全面的记载,也是“道地药材”这一名词产生的主要依据[1]。明代《本草品汇精要》在每药下均专列“道地”一条,始创“道地”一词,此后在《牡丹亭·药》中“道地药材”一词首次出现。历代医家对“道地”含义有不同的认识,黄氏等[2] 总结 历代医家对“道地”大致有3种解释:①“道地”本指各地特产,后来演变成货真价实,质优可靠的代词;②“道地”亦作“地道”,“地”是指地理、地带、地形、地貌,“道”是指按地理区域划分的名词;③“道”是生物学上的“居群”,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由交配和亲缘关系联系起来的同一物种的个体群,是由基因型与环境改变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南》提出了狭义的“中药材道地性(geoherbalism)”概念则更为简洁明了,即“同一物种由于生态环境差别极大,或因物种的性别、年龄、栽培、生理病理、生长阶段,或因加工技术使得该物种所形成的药材质量发生了真伪优劣的变化”。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从药效学的角度简言之,药材的“道地性”是指由于生态环境等的差别导致不同产地同种药材药用功效的差异,即在长期的临床用药过程中总结出同种药材疗效较好产地的药材,称为“道地药材”。    2 黄芩的“道地性”及道地黄芩的研究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传统的入药部分为干燥根,根据类别的不同可分为正品黄芩、粘毛黄芩、滇黄芩、甘肃黄芩、薄叶黄芩、丽江黄芩、川黄芩等。这几种黄芩不仅品种不同,在地理分布上也有很大差异。如粘毛黄芩分布在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生于沙砾地、荒草或草坡;滇黄芩分布在四川、云南等地,生于山区林边或疏林间;甘肃黄芩分布在甘肃、陕西及山西,多生于石山地向阳草坡上;薄叶黄芩分布在东北至宁夏等地;丽江黄芩分布在云南西北部,生于灌丛、草坡或松林下;川黄芩分布在四川西部,生于草坡、高山森林缘。   传统意义上常用的黄芩是正品黄芩,而正品黄芩也广泛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如山东、山西、吉林、河北、内蒙古等地,随产地的不同,其性质和质量也有差异。一般认为,黄芩以山西产量最大,以承德热河黄芩质量最佳,为道地药材。但查阅胡世林等主编的《 中国 道地药材》(黑龙江 科学 技术出版社,1989年)一书,并未见明确的说明。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新素等,其中以黄芩苷的含量最高,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作为检测黄芩的质量标准[3]。研究者对不同产地正品黄芩的黄芩苷含量进行检测[4],结果显示,山东产黄芩的黄芩苷含量较其他产地的要高;河北是黄芩的道地产区,其黄芩苷含量不高,但药效学实验显示其某些疗效确实较好[5]。那么,承德热河黄芩是否是道地药材?其药效质量是否如传统认为的各种功效都是最佳?抑或是不同产地的黄芩其药效的优势不同?这种功效的优势不完全与黄芩苷的含量成正比,究其原因为何?    3 从药效学角度探讨黄芩“道地性”的内涵   3.1 不同产地的黄芩其疗效优势不同   黄芩性味苦寒,临床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三大功效,常用来 治疗 湿热痞闷、泻痢、肺热咳嗽、少阳寒热、痈疮肿毒、血热吐衄、胎动不安等多种疾病。传统认为的道地药材,只是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而对此结论的真伪,后世医家只是按经验用药,并未用 现代 方法去证实,即便有药效学实验的报道,也只是局限在黄芩解热抗炎的效果上,况一家之言不能表明其疗效确实最佳。古有“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之说,黄芩的品种不同,其分布的地理位置亦有差异,在功效上的差异也显而易见。相同品种的黄芩,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差异,气候环境、产地土质及水源的不同,功效指向亦会有所不同,如浙贝母长于化痰而川贝母长于润肺等。   3.2 黄芩的活性成分配比不同   黄芩的活性成分主要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新素等,而黄芩苷的含量最高,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作为检测黄芩质量的标准。但研究发现,疗效质量与黄芩苷的含量并非正比关系,因此,道地药材的质量控制应该有更合理的评价标准,目前常以个别有机成分(即所谓的有效成分)来衡量中药材的质量,并不妥当[6]。研究表明,黄芩各主要活性成分大多都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和抗癌的作用,但这些作用具体的有相同部分,也有其差异。如黄芩各活性成分的对比研究显示,在药代动力学方面,口服黄芩苷和黄芩素在血清学和药代动力学方面有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