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术研究引领学科与专科建设——中医妇科学学科与专科建设的思路与历程.doc

以学术研究引领学科与专科建设——中医妇科学学科与专科建设的思路与历程.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学术研究引领学科与专科建设——中医妇科学学科与专科建设的思路与历程.doc

  以学术研究引领学科与专科建设——中医妇科学学科与专科建设的思路与历程   1中医妇科学学科与专科的发展历程   中医妇科学是一个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的学科。建校之初,首任学科带头人罗元恺教授重视学术研究与团队建设,勤于著述,研发新药,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20世纪80年代初,中医妇科学已成为我校首个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   中医学的重点学科建设起端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第2代学科带头人欧阳惠卿教授等中医名家的学术传承,我校中医妇科学在1997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东省共建的重点学科;2000年成为省级重点学科;2001年成为局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02年进入国家级重点学科的行列,2007年继续保持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地位。   在专科建设方面,中医妇科学2002年成为“十五”国家级重点专科,2007年顺利通过验收,进入“十一五”强化建设阶段。   在学术团队与课程建设方面,中医妇科学2005年成为我校的第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成为大学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目前,中医妇科学是全国唯一在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均进入国家队的临床学科。以上成就奠定了我校中医妇科学在同类学科中的领军地位。   2学术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   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提高学术水平。因此,学术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学科要得到稳健、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从源头上理清学科形成与发展的脉络,夯实研究的基础。   中医学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原创性学科之一。中医的学术研究首先要从传承着手,在中医经典和各家学派的学术积淀中吸纳、继承其精粹,并融汇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现代阐述和发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寻求突破与创新,使中医学的理论和诊疗技能提升到新的高度。   中医妇科学的理论发端于《黄帝内经》,治疗学形成于汉代《金匮要略》。比较系统的专著《妇人大全良方》成于宋代,明代与清代妇科专著众多。纵观历代医著,学术观点不一,尚未形成系统的学术框架。   罗元恺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对肾、天癸、冲任和子宫的中医学理论内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基础到临床捋清了各要素的作用与关系,建构了肾—天癸—冲任—子宫轴的学说,并得到中医妇科学术界的认同。   以肾—天癸—冲任—子宫轴为理论架构,形成了中医妇科学调经、助孕、安胎的基本思路,并逐渐发展为3个研究方向:月经病和不孕症的系列诊疗,自然流产的防治研究,围绝经期疾病的防治等。在21世纪,中医妇科学的研究项目定位为“生殖健康与生殖障碍的中医药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本学科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1)研发了3个中药新药。滋肾育胎丸、田七痛经胶囊、麒麟丸先后获得新药证书。其中,滋肾育胎丸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并成为中药保护品种。   (2)6个项目获得9项省部级奖励。滋肾育胎丸的研发与推广先后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3)和国家教委三等奖(1997);麒麟丸的研发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月经周期调节与月相关系的研究获国家中医药局科技成果二等奖(1987);免疫性自然流产与免疫性不孕的中医治疗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中医药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肾脾虚弱型自然流产的系列研究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2)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研究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   罗颂平.以学术研究引领学科与专科建设第5期2010年第27卷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3)出版了系列教材和专著。①系列教材:主编《中医妇科学》5版、“十五”规划教材人卫版、“十五”和“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版、高教版和案例版等6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材1部,本科妇科方向教材《中医妇科名家医著医案导读》、《中西医妇产科治疗学》、《生殖免疫与内分泌学》等3部;副主编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妇科临床研究》、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规划教材《社区临床常见病证及处理》以及成人高等教育《中医妇科学》。②专著:主编《罗元恺妇科经验集》、《新编中医妇科学》、《中西医妇科新理论新技术》等专著以及一系列的女性保健养生科普著作;副主编《中医妇产科学》、《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妇科疑难病现代中医诊断与治疗》等大型专著。   中医妇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以深厚的底蕴、明确而稳定的方向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而宽厚的基础,并以深入而可持续的研究和丰硕的成果引领重点学科建设向前发展。   3提高学术水平是专科建设的重要内涵   对于临床学科的专科建设,关键在于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根本在于以科研提升诊疗水平。在中医学领域,大学附属医院有别于普通中医院,主要在于其学术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