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外旅游常识
《中外旅游常识》之旅游心得班级号:0903130137姓名:乔羽老师:陈苏民老师 时间:2011年05月本学期选得是陈老师的《中外旅游常识》,第一节课就被老师对古都南京的介绍着迷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古都南京的别称了,建邺、燕子矶等等让我大开眼见,所以此次论文我将从南京的中山陵的感知讲起,将我从小到大旅游过的地方重点的讲一下。一、中山陵之行首先,我要讲得是今年清明前期重游中山陵的感受(第一次则是小学四年级的全家行)。4月3日,我们班级小部分同学相约中山陵,缅怀先烈。期间,我们一行人跟随导游,收获颇多。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孙中山是1866年11月12日出生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是从医,后来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十六字方针与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此后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1924年1月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中山陵的墓址是孙中山生前选定的,他曾来紫金山一带打猎时,来到陵墓所在地休息,并说过:“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而在他临终前也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为南京是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陵墓的建设,是以悬奖征集设计方案,最后吕彦直获首奖并被聘主持全部工程。1926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一周年之际,在此举行了奠基仪式,经过了3年的时间完成,并在1929年6月1日举行了奉安大典,而孙中山的遗体也从北京运到南京,从此75多年一直长眠于此。朝南看,这个三层八角形基台中央是一个铜鼎,铜鼎是三足两耳形,它高4.25米,重万斤。是1933年广州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和大学全体学生捐赠的,大家看鼎的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另一面原铸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字,但由于是年的动乱被磨去。鼎里还有一宽六角形铜牌一方,上刻有戴母手书的《孝经》全文,因此这铜鼎也称“孝经鼎”。大广场,平面很像一把打开的折扇,周围有梧桐,也设有花坛,供集会和停车之用。有一座四楹三阙门的石牌坊,这个牌坊叫“博爱坊”,“博爱”二字是孙中山亲笔书写的,原出于韩愈《原道》中“博爱之谓仁”。由博爱坊向前走是一段长480米,宽40米的墓道,墓道分为三道,中间植有雪松和桧柏,两侧为银杏和红枫,以植物代替石人石兽,更反映孙中山的精神和品质的高尚。神道尽头是一处相当大的平台,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仿木结构的建筑,平台两旁四季常青,还有6棵千头松,平台的北面是陵门,陵门前有对石狮,陵门有三个拱门,中门较大且上方石额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个字,此语出自《礼记·礼运》篇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过陵门就是碑亭,它建在一个平台上,是一座方形建筑,边长12米,高17米。碑亭的东南西面各有拱门,北设栏杆,可凭栏眺望。墓碑立于正中,高8米多,用花岗岩雕琢而成,碑上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书写的24个碑文“中国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饶过碑亭,则是无数个石阶,从博爱坊到祭堂共是392级。石阶共分十段,第5层可以看到一只巨大的仿古铜鼎,上刻有“奉安大典”四个字,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为纪念孙中山葬礼而捐赠的。铜鼎下方有两个洞,这是1937年末日军攻占南京向中山陵炮击造成的,事过境迁,但这两个洞仍时时提醒游人和谒陵者莫忘国耻。拾级而上,登上顶台,此处海拔高158米,落差70米,平面距离为700米。面对的就是祭堂和墓室,整个中山陵的建设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是一座仿古木结构宫殿式建筑,重沿歇山顶,南有三个拱门,拱门上方分别刻有张静江隶书“民族、民权、民生”,最上方还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祭堂内部的地面用云南黑色大理石铺就,12根黑色石柱四隐八显。东西护壁上有孙中山写的《建国大纲》全文。祭堂正中有一尊孙中山长袍马褂,手持书卷的坐像,坐像高5米,是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朗多夫斯基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的,坐像四周雕有六幅浮雕,内容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故事,分别为“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受印,振聋发聩,讨袁护国”。进入墓室有两道门,第一道为紫铜双扉门,门额上镌刻孙中山为广州黄花岗72烈士手书的“浩气长存”四字。第二道为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张静江所书“孙中山先生之墓”。墓室是穹窟形封闭型建筑,白色大理石铺地,顶部以马赛克镶成国民党党徽,中央为圆形大理石矿,围以石栏,石矿深入地下1.6米,孙中山的灵柩就安放在石矿下5米深处,铜棺四周用八条钢索固定于四壁,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