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关于体育差生的心理分析及教学策略.doc

关于体育差生的心理分析及教学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体育差生的心理分析及教学策略.doc

  关于体育差生的心理分析及教学策略 1.研究对象  根据2000级新生入校所获得的部分生理指标和学生的体育达标成绩,对其中两个班级以及达标成绩差的学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我选择了两个班级的新生,各项指标资料如下:         表一 班级一般资料(平均) 班级  人数   年龄  独生子女 入学程度  学科成绩较差 一(3) 83   15.6    84.3%   初中     10.8%  一(4) 76   15.3    85.5    初中     7.6%        表二 生理、体能测试指标 班级  身高  体重   血压  脉搏      达标率 一(3) 155.60  48.70  105.2  72.3  及格 %不及格 % 一(4) 156.65  55.75  104.5  73.6 及格 %不及格 % 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小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心理上严重失衡,产生了许多的心理障碍,心理素质低下。他们适应不了当今竞争激烈、快节奏的学习生活,造成了一系列的不良行为。因此,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学校体育鉴于自身特点,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具有其他教育所无法代替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因而,在实现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心理要求方面,对体育教学来说,就具有特殊的责任。尤其是对由于各种原因在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差生而言,关注他们的心理,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实施素质教育,体育教师的责任更为重要。 一、体育差生的心理分析 1、体育差生的心理表现 (1)胆怯心理:瞻前顾后、优柔寡断、难为情、容易紧张、依赖性强。 (2)自卑心理:为难、沮丧、萎靡不振;甚至破罐破摔,厌烦体育课。 (3)嫉妒心理:心胸狭窄、喜欢猜疑、贬低他人、排斥他人、与同学关系紧张,心理处于压抑状态。 (4)执拗心理:固执任性、自负、爱逞强;喜欢坚持己见;不主动帮助别人。 (5)急躁心理:爱发脾气,搓手跺脚,摔打东西,情绪波动大,甚至行为过激,与老师顶撞,与同学打架等。 (6)无所谓心理:认为体育课上不上都行,课堂听讲不认真,练习偷懒,我行我素,纪律涣散,行动自由。 总的来说,体育差生心理发展一般经历了“自卑-对抗-狂傲”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师生瞧不起,他们自卑较强,崔自己的学习能力信心不足,课中练习不积极,经常逃避练习,甚至旷课,对体育课失去了兴趣。第二阶段,师生歧视他们,产生对抗心理。他们行为散漫,随便,好强辩,故意违反体育课堂纪律,不按老师布置的练习去完成动作。第三个阶段,由于长期对抗,学生形成狂傲的心理。他们目中无人,欺负其他学生,和老师顶着干,故意扰乱课堂纪律,并将此看成是英雄行为。 2体育差生心理形成因素: (1)学生自身原因:    一是智力原因。包括特差型和特好型,智力特差的学生接受能力低下,学习动作时障碍多,练习时退缩,不积极。相反,智力特好的学生思维敏捷,反应快,不愿听讲,超前行动,傲慢,随便。    二是体能原因。特弱型的,如体弱多病,体型过胖,或者过矮小等,他们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对运动产生厌烦心理。特强性的,身体素质特别好,动作完成轻松,学有余力,因此对正常教学不耐烦,散漫,自由,高高在上,欺负弱小。    三是性格原因。内向性格的学生,不善交往,孤僻,与大家一起参加锻炼的机会很少。恐惧运动,害怕同伴嘲笑、讥讽、胆怯和害羞。    四是学习态度。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态度消极,不与老师配合,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差,再努力也赶不上身体素质好的同学,另外,尤其有一些女同学上体育课时怕苦怕累怕脏,不愿进行练习或很少练习,认为上课偷懒没什么大不了的,形成了无所谓的心理。    五是先天因素。因为身体过于矮小、肥胖或瘦弱等而产生自卑、自弃的想法。 (2)家庭原因: 一类是属于独生子女的体育差生。家庭中的“过溺爱”、“过保护”以及“教育不足”都会造成独生子女个性发展的偏执。他们或者弱不禁风,脆弱、或者任性,自命清高,狂傲,支配欲强,与人关系僵持;或者营养过剩,过分肥胖。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正常发展,在体育运动中明显表现出来,对他们正常的学习产生障碍。另一类是家庭不完整的体育差生,父母离异,有意外横祸,家长问化水平过低等。这类学生在家庭中大多缺乏关爱或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导致他们心理不健全,心胸狭窄,敌对心强,行为怪异等,这些在体育课中都既已显现出来。 总之,家庭的不良影响会造成体育差生的心理得不到正常而全面的发展,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3)学校原因 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支配下,学校为把体育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体育课为“文化课”让路,应有的体育教学的器材的不到及时的维修等等,是学生对体育课产生种种误解,学习态度不端正,产生无所谓的心理。另一方面是教师素质的影响。 首先是学校随意使用未经过专业培训的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