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手机——一个社会学的试分析.doc

凝视手机——一个社会学的试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凝视手机——一个社会学的试分析.doc

  “凝视”手机——一个社会学的试分析 关键词:沟通现代性“后” 正如涂尔干所言,“中介性的事例本身就必须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结构来考察,并且,社会结构需要维持的机制。”作为现代社会的沟通中介,抛去其技术外衣,应该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而不是无语。 利奥塔(Jean-FrancoisLyotard)说:“了解社会,今天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首先选择向社会发问的方式”,本文选择了作为发问的方式。不过本文只是试图遵循涂尔干倡导的“用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对这一复杂多面的社会现象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进行初步的解析,更期待由一孔之见抛砖引玉。 一.“凝视” 1.数据 公用剥夺了隐秘的私人谈话空间,于是,腼腆的芬兰人使应运而生。1990年全球用户数目仅有1100万人,2000年即已增至7亿4100万人,而到2002年初更是达到10亿部。在这10年中,占所有用户的比重从1990年的2%增加到1998年的38%,每百人拥有的数量从0.2增加到12.2支。据预测,到2008年全球用户数目将达到目前的1.7倍,用户将突破20亿。 在 中国 的普及速度更加令人吃惊。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截至2003年10月,我国用户已达到2.5亿,首次超过固定用户数。虽然我国整体的普及率尚低,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普及率已超过60%,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据中国信息产业部 经济 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估计,到2004年中国内地用户将达到3.2亿。诺基亚的广告似乎简洁的概括出了这一切,“你每眨一次眼,世界就售出4部诺基亚。” 2.影响 已经深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政治 操作、经济产业、社会互动,个人生活安排,犯罪行为等等。不论是宏观的社会结构,还是微观的行为层面,都是无法忽视的科技装置,也引发了许多社会议题。 菲律宾总统艾斯特拉达(JosephEstrada)2001年被人民赶下台,扮演了重要角色。反对他的民众用短信传递口号,组织、协调示威活动,导引群众行动,避免与镇暴警察正面冲突,减少可能造成的伤亡(KatzandAkahus,2002);街头盯着看消息的“拇指族”,似乎正建构出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网;由对过分依赖形成的现代心理疾症——“依赖症”已悄然现身,如果身边没有,就会出现精神不振甚至烦躁焦虑的心理与生理反应。据调查,目前这种现象在青少年中比较严重;短信已被有些人断称为传播的“第五媒体”,紧跟其后又将多媒体功能称为“第六媒体”,这不单是文字上五和六的区分,重要的是凸现了媒介的“第四种权力”;当父母用完成亲职责任——亲子关系媒介化,当青少年用参与同辈群体的交往、吸收同侪文化时,又扮演了什么角色?是否在消解着人类“最原初也是最常见的互动”(吉登斯,1979)?消解着家庭——人类原发地的结构?通过,现代男女情感的红灯分外刺眼。只是工具,婚外恋才是内容,电影《》04年高票房的冲击,似乎不仅仅是冯氏、戈氏的平民幽默所能涵盖。真的变手雷——藏掖在现代人的腰间,随时爆炸? 二、 文献 回顾与质疑 1.文献回顾 与相关的学术研究不像因特网研究那样丰富多变,许多论者更慨叹相关研究的缺乏(RobbinsandTurner,2002;KatzandAakhus,2002)。的确,即使国外对的学术研究,尤其是社会学研究,数量也不多。专书( 论文 合辑)只有Brounication,PrivateTalk,PublicPerformance,2002)、Myerson的《海德格、哈贝马斯与》(Heidegger,HabermasandtheMobilePhone),以及Rheingold的《聪明暴民:下一次社会革命》(SmartMobs:TheNextSocialRevolution)。已出版的论文则只有Katriel(1999)、Towsend(2000)、LeungandWei(1999)、KatzandAspden(1998)寥寥几篇。(王佳煌,2003)而中文译本在国内也只有 台湾 出版的《聪明行动族》。 相形之下,国内学者更是采取默然的姿态,在笔者所涉及的资料范围内,能见的只是传播学对作的若干传播技术的媒介分析的文章,且重点不约而同放在了仅是功能之一——短信的所谓“第五媒体”的相关研究。而专业的社会学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专业社会学家也只有张欢华《世界进入时代?》(社会,98:10),以及最近王宁教授在《南方日报》上的那篇更像社会学小品的“南方观点”《“随身带”的现代性》探讨了对现代性主体的建构作用。 2.质疑 社会学研究的相对漠视与其显然的强势现象并存。长久以来,社会学界有一种价值倾向,认为社会学只应研究“严肃的”、“有用的”、“重大的”问题,诸如阶级阶层、贫困、犯罪或社会 发展 等等。像一类现象,则被认为太琐碎了、太肤浅了、太轻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