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儿浴热净搽剂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疗效观察.doc

小儿浴热净搽剂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疗效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浴热净搽剂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疗效观察.doc

  小儿浴热净搽剂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疗效观察 【关键词】 热证; 外治法; 浴热净/治疗应用; 呼吸道感染/中医药疗法; 儿童 发热是小儿常见症状,高热亦为儿科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对患儿健康危害较大。过高的体温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出现紊乱,尤其是大脑皮质的调节功能失常,患儿易出现神昏、惊厥等。因此,降温处理对防止器官损害极为关键,选择方便、有效、快捷、持久,副反应少,易于小儿与家长接受的退热方法尤为重要。笔者采用小儿浴热净搽剂外用降温,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07/200904泸州医学院附属中 医院 儿科门诊及病房收治外感高热患儿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最大7岁,最小6个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3.9±2.4)岁;体温(39.0±0.3)℃;上呼吸道感染39例,支气管炎5例,支气管肺炎7例。对照组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5±2.8)岁;体温(39.0±0.4)℃;上呼吸道感染45例,支气管炎9例,支气管肺炎8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原发病构成、起病时间及发热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实用中医儿 科学 》[1]规定:体温超过39 ℃(腋窝体温)为高热。凡属急性外感发热伴或不伴有恶风寒、口渴、咽干痛、头痛、身痛、面赤唇红、尿黄短少、便干、舌质红苔黄、脉浮数等症,体温≥39 ℃的疾病。   1.2.2 西医诊断标准 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发热,体温在39 ℃以上,伴或不伴有全身不适、精神差、扁桃体上可有点斑状渗出物或白色疱疹或溃疡等[2]。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以上外感高热诊断标准;(2)年龄lt;12岁;(3)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均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合并有心、脑、肝、肺、肾及其他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精神疾患者;(2)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原发病治疗相同,如合并感染加用抗生素治疗,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观察期间不使用其他退热剂或物理降温。   1.5.1 观察组 采用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制剂科提供“小儿浴热净”搽剂(国药准字:川药制字500 mL/瓶,每瓶含原生药130.5 g),温热后轻擦额头、颈部、手心、手腕、肘窝、腋窝、腹股沟、腘窝、足心等大动脉搏动处,时间为15~30 min或泡浴(采用小儿浴热净擦剂以1∶10兑入温开水泡浴,在泡浴前先将患儿用香皂水洗净全身,再行浸泡,时间为15~30 min)。可反复擦拭或洗浴,擦拭或泡浴根据家长以及患儿接受程度来选择。   1.5.2 对照组 采用35%乙醇擦浴(温度应保持在30 ℃左右),先擦四肢,自近端至远端,由外侧至内侧各擦1遍,每边4~8 min,腋下、腹股沟处重点擦洗,背后头部至臀部擦4 min,擦浴总时间一般为15~30 min。避免擦洗胸腹部,擦后裹毛巾或棉被。   1.6 观察指标 首次用药后0.5,1,2,3,4,6 h各测腋窝体温1次,观察用药后随时间变化两组起效时间,退热疗效,持续时间及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哭闹不安、多汗、皮疹及全身状态,如呼吸、脉搏、皮肤颜色等情况。   1.7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用药后2 h内退热情况,按以下4个等级作为体温下降幅度的判定标准[3]。(1)痊愈:用药后降温≥2 ℃;(2)显效:用药后降温1.0~1.9 ℃;(3)有效:用药后降温0.4~0.9 ℃;(4)无效:用药后降温lt;0.4 ℃。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退热疗效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患儿退热疗效比较[n(%),n=60]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6.46,Plt;0.05。   表1结果说明,观察组患儿退热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   2.2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体温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体温比较(±s,n=60,℃)注:与对照组比较,at=1.21,1.97,Plt;0.05。   表2结果说明,观察组降温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1 h内降温效果最大达2.8 ℃,对照组最大为1.5 ℃。3 h后对照组体温有回升趋势。观察组体温呈渐退状态,维持时间长;对照组体温呈骤降状态,维持时间短。   2.3 副反应 观察组中未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皮疹等任何副反应;对照组中出现烦躁不安、寒战1例,恶心2例,呕吐1例,上腹痛1例,轻度皮疹1例,皮肤瘙痒伴心动过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