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设和衷共济的和谐社会.doc
建设“和衷共济”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衷共济;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在 中国 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 政治 报告中,再次把“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努力实现的伟大目标。从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建设和谐社会已经深入人心。从理论上探讨和谐社会的特征,不断 总结 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 规律 ,对于指导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十分重要的。
一、“和衷共济”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与最佳境界
中央强调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 自然 和谐相处”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这样的要求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和衷共济”式的社会。“和衷共济”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与最佳境界。要说明这点,我们需要从什么是社会,即社会的本质说起。
社会是人的聚集,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和。社会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法国早期社会心 理学 家塔德认为,社会是具有共同心理的人们的集合。美国社会学家派克认为,社会是包括人类的行为习惯、情操、民俗等在内的遗产。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认为,社会就是集合意识,是一种建立在个人意识之上的独立实体。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认为,没有人们的交往,便没有社会,而人们的交往首先是在生产中开始的。他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 发展 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 经济 结构,即有 法律 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一个处于一定 历史 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特征的社会”。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中的生产关系,和以生产关系为中心扩展开来的其他关系,是各种形式社会关系的总和。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社会关系和谐,这种关系和谐用“和衷共济”表示最有特点,最为贴切。一个社会的社会关系状态达到了“和衷共济”,这样的社会便可以认为是和谐社会。
何为和谐?词典对和谐之义的一般解释是指配合、合作与协调,是指配合得当,合作与协调良好。这是它的表面含义。从深层次上说,这种配合、合作与协调有“和衷共济”之义。还在中国古代,有关 文献 就从“和衷共济”之义上解释和谐。《辞海》中说,和谐:协调。如:“和衷共济”。衷是“内心”,济是“渡水”。“和衷共济”是指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如《礼记·乐记》:“其声和以柔”。《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韦昭注:“共济而已,佩匏可以渡水也。”可见,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克服困难,共渡江河。实现共同的目标和理想是和谐的深层次意义所在。“和衷共济”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也是和谐社会的最佳境界。“和衷共济”状态下的社会,人们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团结一致,为实现理想和目标而共同奋斗,这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和美好愿景。
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需要广大人民群众行动起来,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和衷共济”,才能实现宏伟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要想达到化解矛盾、协调关系、使人们和睦相处的目标,就需要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共同奋斗。要建成这样的社会,必须具有“和衷共济”的社会整合机制,具体来说包括大众参与机制、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
二、“和衷共济”式的和谐社会要有大众参与机制
“和衷共济”式的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有大众参与机制。和谐社会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社会,只有大众参与,才有“和衷共济”。所谓大众参与机制,是指使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到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中来。我们的任务是使大众参与共建,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大众共享。共建是过程,共享是结果。没有大众共建的过程,就没有大众共享的结果。没有大众共享的承诺,也就没有大众共建的积极性和热情。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也是和谐社会的主体。马克思在《詹姆勒·穆勒lt;政治经济学原理gt;》一书的摘要中说:“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平衡计分卡:新管理神话的背后.doc
- 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师简历范文--文书.doc
- 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师简历表格--文书.doc
- 平面设计光线效果之光的轨迹.doc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格式范文精编.doc
- 年度业务保教工作计划.doc
- 年龄和冠心病对心脏变时功能影响的研究.doc
- 年龄因素对大鼠脂肪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能力的影响.doc
- 并联审批与规划信息资源的整合——以长沙市规划局为例.doc
- 并购后组织间隐性知识共享机制构建.doc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