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损害控制理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的应用.doc
损害控制理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的应用
【关键词】 多发伤;损害控制;休克;三联征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al effect of damage control theory in severe multiple injury age control group and conventional group,and the recovery time of lethal triad of death and other physiological index in both groups e of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index in damage control group age control group ore close to normal than that in conventional group.The mortality rate in damage control group anagement of damage control theory could obviously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physiological index and 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for treatment of severe multiple injury and shock.
Key ultiple injury;damage control;shock;triad syndrome
严重多发伤患者常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由于此类患者伤情重、病情复杂,易发生各种生理功能紊乱,各部位损伤在处理上存在着矛盾。如果在早期给予不恰当的确定性 治疗 ,往往会加重休克和难以纠正的“致死性三联征(lethal triad of death)”[1],甚至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我科将损害控制理论(damage control theory)应用于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的临床救治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入选标准 所有入选病例均来自我院创伤外科2006年1月~2008年1月所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ISS评分≥25),按手术及治疗原则分为损害控制组和常规方式组。两组入选病例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损伤危及生命,需急诊手术治疗;(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入院时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70mmHg,有休克表现;(3)致死性三联征:严重代谢性酸中毒pH<7.25,碱剩余(base excess,BE)≤-8mmol/L;中心体温T<35℃;非出血性因素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PT>16秒,APTT>50秒或大于正常值50%;(4)失血量大,需大量输注浓缩红细胞或血浆;(5)排除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影响患者生理指标观测的疾病;(6)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伤后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数目、ISS评分、休克指数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一般情况分析 入选病例中男性78例(67.24%),女性38例(32.76%);年龄16~71岁,平均(34.79±26.41)岁。致伤原因:道路 交通 伤54例(46.55%),坠落伤23例(19.83%),暴力伤22例(18.97%),自身意外伤15例(12.93%),其他损伤2例(1.72%);受伤部位均≥2个以上解剖区域,平均(2.54±1.21)个部位;ISS评分:29~75分,平均ISS(46.51±19.73)分;死亡病例8例,病死率为6.90%;伤后就诊时间生存组为(2.86±1.28)小时,死亡组为5.36小时。
1.3 治疗原则 损害控制组:Ⅰ期采用简略手术即以止血与控制污染为主,要求简单有效迅速,手术时间控制在90分钟以内,其中快速开颅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16例次,胸腔闭式引流或开胸心脏血管损伤修补20例次,快速剖腹探查或腹腔填塞19例次,四肢骨盆骨折外固定13例次。然后进入创伤外科重症监护病房(traumatic intensive care unit,TICU)进行复苏,待病情稳定、酸碱失衡得以纠正和体温及凝血功能正常后,再进行确定性手术。常规方式组:Ⅰ期采用确定性手术,以解剖性修复为主,要求详尽手术,Ⅰ期处理原发损伤,术后进入TICU进行复苏和后续诊疗。两组其他治疗方案一致。
2 诊断和数据处理标准
2.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 根据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 科学 》第6版标准[2],进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