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突破辽西北战略中的生态文化建设研究.doc
“突破辽西北”战略中的生态文化建设研究
辽西北地区地处辽宁省西北部低山丘陵地带,北为科尔沁沙地,东接辽河平原。本地区气候属于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温差大、日照长、积温高和降水少,导致风沙、干旱和水土流失严重。从自然生态方面上看,地理位置与气候状况是辽西北生态环境脆弱的重要原因。
(一)降水不足,风沙、干旱严重
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一地区沙化严重,水资源不足。据统计,这一地区是全国旱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年降雨量全省倒数第一,阜新为481毫米,大水面蒸发量1 400—1 800毫米。朝阳市年平均降水量450—580毫米,风力2—3级。铁岭市为460毫米。这一地区平均最大风速15米每秒,较强的风力、干旱的地表以及毗邻科尔沁沙地造成了这一地区风沙及水土流失严重。
(二)森林覆盖率低
这一地区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重要地区之一,林业基础薄弱。1949年阜新市的森林覆盖率仅为31%,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到2003年阜新市森林覆盖率已达233%。2006年铁岭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28%,2004年朝阳市森林覆盖率已达335%,连续6年获“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先进市”称号,在2003年辽宁省林业系统“1010工程”竞赛中获九个单项先进,名列全省第一。虽然经过努力,已有成效,但是对于如何建设生态防护林,如何与辽西北自然状况相联系,建立起适应这一地区环境特色的生态防护屏障,仍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状况
2006年阜新市自然保护区的覆盖率555%。朝阳市在2004年自然保护区已经达9处,保护面积22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1123%。2007年,铁岭市已建成自然保护区7处,总面积145万公顷。
生态状况对经济建设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影响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作为辽宁省的西北屏障,如果这一地区的环境状况得不到改善,将直接影响辽宁省其他城市,包括沈阳等相邻较近城市的环境与发展。所以辽西北生态环境问题是影响辽宁省发展的重要战略性问题。
二、辽西北生态文化建设现状
辽西北所面临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过去以GDP作为衡量指标的发展观以及“高增长高消耗”、“大开发大破坏”和“先污染后治理”的生产方式,忽略大自然生态平衡的消费方式等种种人类活动,是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改善生态环境,必须改变与自然发展相悖的发展观、生态观、价值观和消费观等思想意识,这些都必须从文化建设入手论文下载。
(一)生态文化建设的内容
文化概念具有“文治”与“教化”之类的意思,通俗地说,就是以伦理道德教导世人,使人成为在思想、观念、言行和举止上合乎特定礼仪规范的人[1]。
生态文化是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文化,是指人们通过调整制度、自己的意识和行为,来适应自然规律,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1.生态文化按照内涵划分
包括生态意识文化、生态制度文化和生态行为文化。
生态意识文化是指在人类的活动中,为了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受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等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或文化观念。它是生态制度文化和生态行为文化之源,它包括以生态价值观为核心的发展观、自然观和科技观等。辽西北在振兴经济过程中,反思以往的自然观与发展观,意义重大。而冯友兰先生所说的人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或“天人合一境界”则为生态意识文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自然观与发展观。
生态制度文化是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与生态相关的各种制度建设,旨在规范政府、企业和公民的行为,贯彻生态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它包括立法机制、投资机制、监督机制、教育机制、激励机制和舆论宣传机制等。生态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制度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特征。因此,要提高生态文化的建设水平,离不开相关的制度建设。生态文化的制度建设也就是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体制的生态化过程[2],完善的生态制度文化建设,是生态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
生态行为文化是以人的行为为形态的生态文化形式,包括生态生产方式和生态消费方式等。例如在中国“天人合一”自然观指导下,简朴和谐的消费方式和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的生态控制手段是生态行为文化的宝贵财富[3]。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态意识文化在整个生态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生态制度文化是生态意识文化的具体化,生态行为文化受生态制度文化的影响,同时反映着生态意识。虽然从事实上来看,三者的关系是双向的,但是从逻辑上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生态意识文化→生态制度文化→生态行为文化。
2.生态文化按其主体划分
构成要素可分为三个方面:
政府的生态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发展观以及与其相对应的价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磷脂酰肌醇3激酶途径在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doc
- 礼治与传统农村社会秩序.do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值问题.do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模拟题.doc
-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模拟题1.doc
-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模拟题2.doc
-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模拟题3.doc
-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模拟题4.doc
-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习题.doc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突显.doc
-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二整本书阅读课件.ppt
- 中考语文复习积累与运用课件.ppt
-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二)课件.ppt
- 四川省2015届理科综合试题48套第12套.pdf
- 【课件】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反映战争+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pptx
- 【课件】青春牢筑国家安全防线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中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班会.pptx
- 【课件】原始人的创造+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pptx
- 上海证券-美容护理行业周报:流量加快去中心化,强运营头部品牌影响较小 -2024-.pdf
- T_CSEIA 1005—2023_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治理要求.pdf
- T_CDSA 504.16-2023_急流救援技术培训与考核要求.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