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诗(综合英语)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中文名:苏轼外文名:Su shi别名:苏子瞻、苏东坡国籍:中国北宋民族:汉出生地:四川眉山出生日期:1037年1月8日逝世日期:1101年8月24日职业:官员、文学家主要成就:诗、词、赋、散文、书法、绘画代表作品:《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 诗情傲骨 Do you understand these terms? Translate them into chinese.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科举考试 The doctor of the imperiall college 御医 Court 朝廷 Daoism 道教 Guess 韩翃or韩红??? 东坡肉 Green Mountains Why do I live among the green mountains ? I laugh and answer not, my soul is serene; It dwells in another heaven and earth belonging to no man. The peach-trees are in flowers ,and the water flows on. 山中问答(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有人问我为什么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却闲适自乐。山上的桃花随着流水悠悠地向远方流去,这里就像别有天地地桃花源一样,不是凡尘世界所能比拟的 译文 关于此诗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和背景颇有争议,主要版本有三: 一是开元十五年(公元727),李白来到安陆不久,即为故相许圉师家见招,而妻以孙女。于是他就栖居碧山读书制作。这时,在他的亲友中,对他这样年轻隐居,不求仕进,有不以为然,而有所议论,于是在开元十七年春,他就写下这首诗来,用答问形式,抒发自己当时情感。 二是公元754年,54岁的李白来到了黄山,在黄山及周边地区的青山绿水间徜徉徘徊,顾盼流连。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诗人应越国公汪华的后代本地豪人汪伦的邀请,来到桃花潭和查济。(查济村始于公元676年,周文王后裔查文熙公退休后由山东济阳县查地移居查济,后取名查济村。)查文熙后人查关屿前去拜见,李白欣然写下一首《山中问答》,当地人刻在青龙山石门,现在依稀可见此诗遗痕。 三是在现在的芜湖小格里自然风景区,即位于南陵县南部,距县城35公里。紧依318国道,交通方便,总面积近10平方公里的一个景区。林木葱郁,植被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奇花异草遍布,为地球同一纬度仅存的原始次生林。这里峰峦起伏,与古碧山相望,泛指黄山东西两边两处名为“碧山”的地方:黟县的碧山乡和太平罗村之侧的山峦。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慕居于此,留有《山中问答》名诗一首,山水胜景受到诗人赞美。 以上不难看出,依据无非是李白诗“碧山”与李白当时的活动地。安陆有碧山,黄山也有碧山,古今重地名争不出什么名堂。 以上不难看出,依据无非是李白诗“碧山”与李白当时的活动地。安陆有碧山,黄山也有碧山,古今重地名争不出什么名堂。 李白举荐前,他“酒隐安陆”,曾自言“隐不绝俗”。李白举荐后,供奉翰林,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正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包括黄山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从活动时间来说两者都说的过去。 因此,在没有更有力的实证考据前,争不出所以然来。 另外,翻开唐诗,我们不难发现,“碧山”这个词,李白的使用频率极高。“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这里是指江西庐山。“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这里是指四川峨眉山。“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这里是指陕西终南山。“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这是指江苏北固山。 可见,李白的“碧山”是青碧秀美,清纯净洁之地的意思。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