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史记》成语语源构成方式
《史记》成语语源构成方式摘 要:《史记》是汉代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其语言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研究汉语史的必读文献,而成语又是汉语词汇中一类极为重要的用语,《史记》中的成语一部分是源于先秦典籍的,就其语源材料构成成语的方式而言,有的是直接引用,有的是经过加工改造而成的。其改造的方式主要有换字法、调序法、截取法、捏合法、增字法、节录法。
关键词:《史记》;成语;语源;构成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208-01
成语研究是汉语词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了对这一独特的词汇现象的辑录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从20世纪开始了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成语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史记》中的成语一部分是源于先秦典籍的,就其语源材料构成成语的方式而言,有的是直接引用,有的是经过加工改造而成的。其改造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换字法
将原型成语中的某一个字更换成另外一个同义或者近义,甚至是反义的字。
发号出令——《书》:“发号施令,罔有不藏。” 《史记·苏秦列传》“今赵之攻燕也,发号出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军于东垣矣。”
以管窥天——《庄子·秋水》﹙《集释》六下601﹚:“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闚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史记·扁鹊传》一○五2788:“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郗视文。”
痛入骨髓——《战国策·燕三》三一113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史记·淮阴侯传》 九二2612:“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二、调序法
后世通行的四字格成语的语序是在语源的基础上调整顺序而成,其意思不变。
人给家足——古逸书《乐稽耀嘉》﹙《艺问类聚》﹚一二224:“武王承命兴师……克殷之后,民乃大安,家给人足。” 《史记·太史公自序》一三○3289:“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
妒贤嫉能——《战国策·秦五》七288:“其为人嫉贤妒功臣。” 《史记·范雎列传》七九2412:“其所授者,妒贤嫉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不为主计,而主不觉悟,故失其国。”
三、截取法
在原典中本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后世截取其中一部分以构成成语。
时不再来——《国语·越语下》二一652:“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史记·淮阴侯传》九二2625:“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
食不甘味——《战国策·齐策》一二442:“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为死士置将,以待卫氏。” 《史记·孙子吴起传》六五2161﹙:“﹙吴王﹚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之。”
四、捏合法
一个成语的两个语素,在原典中分别属于上下两句,在每一个分句中选取一两个代表性的词语组合以成词。
归马放牛——《尚书·武成》﹙《十三经注疏》本184上栏﹚:“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论功行封——《管子·地图》﹙《诸子集成》本160﹚:“论功劳,行赏罚,不敢蔽贤。”《史记·萧相国世家》五三2015:“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
五、增字法
有的成语是在原文基础上增加适当的词语以构成四字格的基本形式。
肝胆涂地——《战国策·燕一》二九1050:“﹙张仪谓燕王曰﹚厨人进斟羹,因反斗而击之,代王脑涂地。”。 《史记·淮阴侯传》九二2623:“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于中野,不可胜数。”
间不相能——《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十三经注疏》本1971上栏﹚:“范鞅以其亡也,怨栾氏,故与栾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 《史记·衡山传》一一八3095:“衡山亡、淮南王兄弟相责望礼节,间不相能。”
六、节录法
节录一句话或者一段话中有代表性的词语合并成词。
时不可失——《尚书·泰誓上》﹙《十三经注疏》本181上栏﹚:“时哉,弗夫可失。” 《史记·吴太伯史记》三一1463:“吴公子光曰此时不可失也。”。
嫉贤妒能——《战国策·秦五》七288:“其为人嫉贤妒功臣。” 《史记·高祖本纪》八381:“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所以失天下也。”
一日千里——《庄子·秋水》:“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
《史记·秦本纪》六276:“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国。一日千里以救乱。”
本文尝试对《史记》成语进行研究,我们力图穷尽性地总结《史记》中的成语,找出成语的源头,观察同一成语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变体;考察这些成语及其变体在不同时期文献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