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荷兰人》-作为哲学歌剧.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漂泊荷兰人》-作为哲学歌剧

《漂泊荷兰人》:作为哲学歌剧德国作曲家理查·瓦格纳的生日(1813年5月22日)让广大乐迷恍然意识到,距离这位大师200周年的诞辰纪念仅剩一年光景。就在全世界为“瓦格纳年”积极筹备之际,北京国家大剧院早已捷足先登,把歌剧《漂泊的荷兰人》(Der fliegende Hollnder)搬上了中国舞台。2012年4月3日至8日,瓦格纳的这部中期杰作在大剧院演出五场。荷兰人驾驶的幽灵之船横空出世,令京城观众为之惊叹。事实上,众多媒体4月以来针对这部歌剧的推介正是从大船开始的。从歌剧导演强卡洛·德·莫纳科全力打造3D视像,到布景人员搭建船体、漂染船帆,一切的精描细述只为大众观演提供追新求奇的充足理由。面对日前电影《泰坦尼克号》的3D大卖,《漂泊的荷兰人》一剧的卖点也被自然而然地压在了视觉幻象上。“我们并不知道瓦格纳为何有名。也不清楚这部歌剧究竟在说什么。看完全剧,觉得真没什么好写的,除了那条船。”一位媒体朋友事后抱怨,觉得对该剧的报道几无亮点。类似评价在众多亲临现场的观众心中确为普遍,甚至觉得剧中大船远没有《加勒比海盗》里的那般恐怖、奇幻。两个半小时的超长剧目、消弭咏叹与喧叙的连续演唱、缺乏传统冲突的故事情节,加之交响乐队的整晚混响,让观众怀着好奇走近瓦格纳,却又在瞬间离他而去,避之不及。如果德国思想家西奥多·阿多诺将贝多芬的晚期风格比作酸涩扎口的果实,那么瓦格纳的歌剧之于猎奇者也必然是难于下咽的独特餐饮。《漂泊的荷兰人》与一般观众之间的沟堑起因多元,然而终其一点就是对歌剧、作曲家,及其文化语境缺乏基本认知。然而,大众认知需要契机和引导,更需培养鉴赏歌剧艺术的方法与习惯。 瓦格纳的歌剧是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时代的音乐瑰宝,同时也是歌剧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艺术杰作。他的作品同意大利传统歌剧相比存在诸多差异,创作风格特立独行。这些差异源于作曲家复杂的戏剧创意,而他的核心理想就是将歌剧的形式与内容引向哲学。作为一位音乐领域的思想家,瓦格纳的创作选择显得顺理成章,与此同时亦符合近代德奥文化的传统风尚。瓦格纳用“音乐戏剧”(Music Drama)这一术语为自己的剧作定位,以此区别于意大利歌剧(Opera)。在他看来,传统的歌剧艺术自古典时代行至19世纪,已经异化为机关复杂、空洞无物的迷宫。它令观众以世俗的心态沉迷其中,迫使舞台之上无不为着“堕落”的趣味大做文章。梅耶贝尔的歌剧令瓦格纳极度反感,即便面对情感至上的戏剧性歌剧(就连格鲁克的“歌剧改革”也被包括在内),他还是感到自己的理想难以申张。传统歌剧仿佛是作曲家、歌唱演员和剧作家们争夺主导权的战场,但各方均未超越彼此的局限而有更大作为。正因如此,瓦格纳憎恨这一充斥剧院的庞然大物,决心对歌剧进行彻底的变革。 瓦格纳掀起的乐剧革命,把人类的抽象理念确立为戏剧表现的核心。这一方面源于作曲家对哲学思考的喜好,更来自他对交响音乐艺术的痴迷与狂热。在作曲家心中,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正是其艺术创作执意追求的最高理想。抽象的交响语言加合极具象征意味的诗作,最终昭示出超越时代的思想理念。瓦格纳试图将这种创作模式从交响乐转移至歌剧领域,并且实现其最大限度的扩展。他把由此得到的艺术成果喻为“综合艺术品”(Gesamtkunstwerk),以此彻底改变歌剧内部的纷争与混乱。在瓦格纳的认识中,剧情、唱词、音乐、角色、布景等支撑戏剧的要素必须高度综合。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恰如交响艺术中的声部协作,为表达一个居于核心的哲学理念而服务。为此,瓦格纳对于歌剧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刻的调整和变革。就戏剧内容而言,瓦格纳对文本的要求绝不止于剧情,而是以朴素、简洁的寓言撑起戏剧的轮廓。他对唱词的要求亦不满足于叙事和抒情,表现抽象的诗意才是文辞的职能。正因如此,瓦格纳将自身定位为作曲家和台本作者的集合体——音的诗人,用带乐的诗篇强化戏剧内容的象征意味。作曲家赋予歌唱演员和乐队成员同等的表现功能。歌唱作为诗意的表象,仿佛某个器乐声部直接融于连绵不绝的交响之中。在此,抽象的音乐动机同唱词的诗意,乃至舞台上的一切视像高度融合,营造起仅供冥思的精神殿堂,助人在超然世外的静穆中凝望人类的苦难与残缺。瓦格纳将北欧神话搬上舞台,一方面自有其民族主义的文化情愫,另一方面却如歌剧之初对古希腊戏剧的效仿,将观众带入神秘而久远的时代。神话传说抚平切近而世俗的情感欲望,却在更为深广的维度燃起思想的激情。观众被音乐承载的史诗震撼,更为那至高精神的呈献所感动。这正是瓦格纳对未来艺术品的设计与期望,更是艺术家们齐心合力,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伟业。庆幸的是,作曲家在其有生之年竟然实现了这一宏愿,而这场戏剧革命的起点恰在《漂泊的荷兰人》上。 瓦格纳的歌剧总在一定程度上影射其自身的现实生活,《漂泊的荷兰人》也不例外。1839年,瓦格纳为逃避债务而进行的冒险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