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工资义的词义演变研究——以禄、俸等词为例.docVIP

表工资义的词义演变研究——以禄、俸等词为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表工资义的词义演变研究——以禄、俸等词为例.doc

  表“工资”义的词义演变研究——以“禄”、“俸”等词为例 关键词 :工资 词义演变 社会发展 在现代汉语中,工资一词解释为作为劳动报酬按期付给劳动者的货币或实物。在汉语史上,不同时期、不同职业都有不同的用词来表示工资这一含义。本文列举了工资语义场的不同用词,通过分析工资语义场部分用词词义演变的大致脉络,考察了词义演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历史上表示工资义的相关词语。 在中国,根据对社会资源的取得和分配方式不同,可将社会民众分为不同的阶层。每个阶层都属于不同的言语社区,在词汇的选择上有所差异。工资一词用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官、民两个阶层上。在中国古代,除了官员能获得俸禄即工资外,给地主阶级打工的普通百姓也可以得到报酬。但适用于两个阶层的表示工资义的词语有所不同。本文试从这两个阶层对表示工资义的词语进行简单的分析梳理。 (一)表示官员的工资 在古代官员的俸禄制度中,官员的俸禄主要有土地、实物、钱币等几种形式。商周时期主要是以土地作为俸禄的支付形式,即封地的大小就是俸禄多寡的标准。春秋末年至隋唐之际,一般俸禄都发放实物如粮食、布帛等,其中又以粮食作为实物支付的重要种类。唐以后一直到明清时期,则主要以货币作为俸禄发放给朝廷官员。表示为官员的工资在历史上有不少的用词,有的用词甚至可以直接反映出官员工资的形式。表示为官员的工资主要有禄、俸、秩、粟、穀、薪水等用词,现将各用词的用例分别列举如下: (1)《观刈麦》: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2)《韩非子bull;奸劫弑臣》: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 (3)《韩非子bull;亡征》:父兄大臣禄秩过功,章服侵等。 (4)《广韵bull;释诂》:粟,禄也。 (5)《论语bull;宪问》:宪问耻。子曰:邦有道,穀;邦无道,穀,耻也。 (6)《茶香室丛钞bull;薪俸》:按此知国初官员有给薪之例,故至今薪俸之名犹在人口,而近来各局委员有薪水之给,亦本此也。 以上是古代时表示官员工资最常用的几个词,与这些词语有关的组词如俸禄、秩俸、粟秩、薪俸等也都表示为官员的工资。上述所列举的词语出现的时间和使用条件是有区别的,我们将在下文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表示其他职业的工资 民间代表最底层劳苦大众的农民阶级或者城市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小资产阶级称工资为工钱。 例如: (7)《喻世明言》第一卷:大娘,你道这样首饰,便工钱也费多少! 学生致教师的酬金一般称束脩,简称脩,可组词脩金。例如: (8)《镜花缘》:小儿跟随肄业,以房资作为脩金。 束脩的词义是由古代入学敬师的礼物演变至学生致送教师的酬金的。 旧时军队的士兵或者地方官府的衙役、军警所领取的工资称饷。例如: (9)《以地震再儆疏陈修备实事疏》:一定边饷。谓登莱水陆分防以二万兵为额,每兵月饷一两五钱,岁计费饷银三十六万。 与饷有关的表示工资义的组词饷银、薪饷、月饷等都与军队有关。 现今上班族按月领取工作酬劳金,人们也把工资称为薪水。例如: (10)《小时代》:她只需要稍微抽空瞄一下自己每个月的房租账单就能知道,那相当于我六个月的薪水。 (11)《仪礼bull;少牢馈食礼》:使女受禄如天。 (12)《说文bull;示部》:禄,福也。 春秋以前实行分封制, 天子将征服的土地及奴隶等赐予子弟、亲戚、功臣, 犹如赐福,所以把分得之物称作禄。[1] 后来禄引申为官吏的工资。俸是承接禄出现的。徐铱云:俸,本只作奉。奉作动词使用时表示奉献或接受的意思,作名词就可以是奉献物或接受物的意思,由朝廷发给官吏的生活费用,或官吏从朝廷所受的生活所需都叫奉。后来为了区分,另造了俸字作为奉的名词义。在汉语史上,奉通俸。俸作为官吏的收入之称是伴随着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而出现的。[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振兴国力,就招贤纳士,推出了政策,按功劳给下属发放报酬,俸禄制随之真正产生。禄和俸是不同时代的产物,但在词义上,俸对禄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所以历代多训禄为俸,例如: (13)《论语bull;为政》:子张学干禄。 朱熹集注:禄,仕者之奉也。后代也时常用俸来表示禄,例如: (14)《毫州乞致仕第四表》:再念臣早从壮岁,粗学文辞,久胃荣阶,常丰禄赐。 俸和禄同义连用的例子也比较多,例如: (15)《韩诗外传》卷九: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鎰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16)《三国志bull;吴志bull;朱桓传》:爱养吏士,赡护六亲,俸禄产业,皆与共分。 (二)秩的词义演变 秩的本义是将粮食存积起来。例如: (17)《说文bull;禾部》:秩,积也。 段玉裁注:积之,必有次叙,成文理,是曰秩。 粮食存积要排放整齐,后秩由本义引申出次序义,例如: (18)《书bull;尧典》:寅宾出日,平秩东作。 (19)《汉书bull;谷永传》:贱者咸得秩进,各得其职,以广继嗣之统。 早在商代,官僚体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