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郭庆光版传播学教程)考研笔记(七)、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pdf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郭庆光版传播学教程)考研笔记(七)、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郭庆光版传播学教程)考研笔记(七)、考研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 (郭庆光版传播学教程)考研笔记 (七)、考研 参考书及复试线、考研复习规划 (7.23)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人类传播具有过程性和系统性。 第二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社会传播的系统模式: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来考察社会传播。 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 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的活动,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 1、 从事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传者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个体系统,人内传播。 2、 个体系统与其他各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 3、 个体系统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形成群体传播。 4 、 群体系统的运行又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与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大环境 保持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每个系统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与其他系统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 马莱兹克的系统传播模式:《大众传播心理学》67 页 把大众传播看作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这个系统的每个主要环节都是这些 因素或影响力的集结点。包括: 1、 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 2、 影响和制约受传者的因素 3、 影响和制约媒介和讯息的因素:传播者对讯息内容的选择和加工;受传者对媒介内容的接触选择;制约媒介 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受传者对媒介的印象,这种印象是基于平时的媒体接触经验形成的。 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把传播看做是一个与社会交往形态密切相关的重要范畴,在对人类社会传播的总的历史 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的同时,也把现代社会中的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过程与宏观的社会结构结合起来进行考察。 田中义久的大众传播过程图式: 把人类交往分为三种类型: 1、 与人的体能有关的“能量交往” 2、 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相联系的“物质交往” 3、 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精神交往,即符号(信息)交往。符号(信息)交往过程也就是传播过程,它建立在前 两种交往的基础之上,与社会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保持着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第一个基于唯物史观的系统模式。 将资本主义的大众传播总过程看作是信息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 现代大众传播与资本制度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 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 1、信息传播属于与人类的精神生产相对应的精神交往活动的范畴。社会成员之间的精神交往关系就是我们所说 的传播关系。 2、 考察信息传播,要考察社会的精神生产。 3、精神生产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一个社会中精神生产的性质,取决于这个社会的精神生产力 的水平和精神生产关系的状态。 4 、 作为精神生产关系的传播关系中同样存在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和相互作 用构成了社会传播这个“总体”过程的运动。 社会传播结构是人类社会总过程的一部分。 课后练习题: 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①传播者:即信源,信息发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皆可; ②受众:即信宿,信息接收与反应者,个人、群体或组织皆可; ③讯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传、受双方社会互动的介质; ④媒介:即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讯息的搬运者,连接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纽带; ⑤反馈:受传者对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或回应,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2、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 ① (美)H.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又称拉斯韦尔模式或五W 模式。 ②五W:Who (谁);Say what (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 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 ③内容: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 ④评价:a.意义: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有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 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明确勾勒出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 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对形成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b.不足:单向直 线模式,未提供反馈渠道,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① (美)C.香农和W.韦弗《传播数学理论》 ②内容:信源——发射器——□——接收器——信宿 噪源 ③评价:a.意义:导入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