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亲子培训---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概要
谢谢大家! 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张莉娟 2012年3月18日 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一、什么是安全感 二、培养安全感的方法 三、幼儿园入园如何适应 一、什么是安全感 心理学家把安全感称为人的心理免疫系统,良好的安全感是发展完整人格的基础。 我们看到身边人格状态平稳、性情温和、自信乐观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安全感良好的,而从容、自信、乐观也是一个人快乐的源泉; 相反,安全感差的人,对周围的人和事常常充满戒备,不能正确评估自身的价值,一生的精力好像都在寻求外在的认同,因而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也无法投入地发展自身能力。 一、什么是安全感 一般而言,当儿童拥有了安全感,他就敢接近别人,与人交往,并建立信任关系,从中体验到交往的快乐,而这会进一步增强儿童与人交往的意愿,提高他社交的能力; 反之,如果儿童对人缺乏安全感,那么他就不敢或不愿与别人进行交往。 从另外一种情况看,假如在与别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儿童的安全感遭到了破坏,那么,他的社交意愿也会遭到阻抑。 一、什么是安全感 马斯洛需要层次 一、什么是安全感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 如果父母不能满足儿童安全的需要(如父母不能向幼儿提供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前后一致的、合理的爱),幼儿就会产生焦虑、缺乏安全感。 一、什么是安全感 在0-3岁的婴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并对未来影响深远的就是——是否建立良好的心理安全感。特别是宝宝1岁半之前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时期。 那么,安全感从哪来呢?答案是:妈妈,安全感来自于婴儿和妈妈之间的依恋关系,在建立和妈妈之间良好的安全感之后,再扩大到环境。 二、培养安全感的方法 (一)1岁半以前提供充满爱心的、敏感的细心照顾 (二)陪伴但不干预孩子的活动 (三)纵容孩子的“破坏”行为 (四)请不要说这些破坏安全感的话 (五)每天多次说:妈妈(爸爸)爱你,多次拥抱孩子 (一)1岁半以前提供充满爱心的、敏感的细心照顾 当宝宝还没有出生时,妈妈的子宫让他们获得绝对的安全。胎儿甚至还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需要,妈妈就已经满足了他的这些需要。 当宝宝出生后,离开了那个温暖、安全、舒适的地方,于是开始寻求新的依恋。 很多观点认为刚出生的宝宝不应该多抱,这样会把宝宝抱娇气了,就总会让大人抱,这种观念实在是大错特错,我们的孩子无助地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这时最需要的就是妈妈温暖的怀抱,当他需要妈妈爱抚时,用哭泣来表达,这时如果得不到妈妈的温暖,这是多么残忍的心理伤害呢? (一)1岁半以前提供充满爱心的、敏感的细心照顾 孩子1岁半以前,我们绝对应该给予最细致的照顾。 出生的前3个月,白天只要孩子醒着,基本都要和他进行眼神交流,告诉他发生在身边的一切,从日出到日落,进行亲子交流中,这个阶段非常短暂和幸福。 4个月以后,开始翻身,后来是爬行、然后是站立、接下来是走路。 (一)1岁半以前提供充满爱心的、敏感的细心照顾 妈妈想让孩子有心理安全感,就要做到“一哭就抱”。因为,在婴儿掌握基本语言之前,和父母唯一的交流就是啼哭。他哭时,父母置之不理,让他自己闭嘴,美其名曰培养独立性,这其实是阻碍了婴儿和父母的交流。 一哭就抱,则宝宝感到自己唯一拥有的交流工具非常有效,父母鼓励他频频使用这一工具,增加了婴儿和父母的互动。婴儿和外界互动得越多,获得的回应和刺激越多,感情和智力的成长就越快。 孩子哭大人抱,这是婴儿级别的讨论班。父母从小鼓励婴儿“发言”,他长大以后才会愿意和他人更多交流。 (一)1岁半以前提供充满爱心的、敏感的细心照顾 总之,当宝宝的心里需要关爱时,父母如果能够及时给予,就好似在他的心里筑起一个安乐小窝,使他心灵充满安定感,身心健康地成长。 细心的妈妈要善于识别婴儿发出的各种需求信号,及时满足他们的身心需要。 拥抱宝宝,与宝宝谈话,逗宝宝笑,让宝宝有真实的被爱的感受和愉快的生活经验。这种互动能使宝宝顺利有效地与外界沟通互动,产生对母亲角色的信任与依赖感,并将这种信任感推及到其他人。 (一)1岁半以前提供充满爱心的、敏感的细心照顾 1、如果是老人带孩子,父母该如何配合? (1)最好不要离开本来熟悉的环境 (2)和孩子要有恒定的联系 2、妈妈暂时离开孩子时,该如何和孩子分离? 3、保姆带孩子,对孩子会有影响吗? (二)陪伴但不干预孩子的活动 1岁半后,宝宝的独立性大大发展,特别希望摆脱大人的限制,自己钻钻爬爬、走走摸摸,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比较强烈。这时,父母为宝宝提供安全感,但是不要过度保护。也就是说,陪伴但不过分干预。不要以为陪宝宝游戏就一定得为他“做”什么,他需要时,大人及时参与;不需要时,大人就坐在旁边干点儿自己的事情。渐渐地,宝宝就能独自玩耍,只要听见大人的声音或者知道大人在另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