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子生物学与中医药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崔林阁 第二中医临床学院07级中医临床2班 200706000204
【摘要】本文探讨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阐明把分子生物学的新技术引入到中医药研究中。不仅为解释中医药理论、加深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探讨中药的作用机埋和研制新药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工具和方法,而且还将启迪新的思想和发展新的诊疗技术,必将对中医药学的变革和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医药,疾病本质,中药机理,分子生物学
从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提出到完成,分子生物学以空前的力度正在改变人们的疾病观、健康观、生命观。伴随着这一研究热点的兴起和深入,各相关学科都以此为契机寻求进一步的拓展。作为正在探索现代化的中医学.也积极利用这一成果,以求进一步的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分子生物学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体系,但两种科学研究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一致的,因此,从分子水平研究中医药 ,对推动中医现代化,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以及防病治病很有意义。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
1.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高度抽象概括,“阴阳失调,百病丛生”,“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是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一项基本原则,从分子水平对其本质进行深入探讨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决定人的生长、发育、体质、生理、疾病、衰老等,但先天受后天的充盈和调节;现代分子生物学则认为,一个人的基因是机体生存和发育的主导因素,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和影响人的生老病死等,但基因并不是所有,他受生活环境、习惯、锻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等,两者在论述和概念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李芳生[1]从生物信息系统的活性物质如cAMP和cGMP,TXA2和PGl2在对生物功能调节中恰如相反的分子生物学效应,论述了中医阴阳理论与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与此理论相一致,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2],癌症的发生与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有关,如前者激活成为基因异常表达,或后者缺失不能发挥正常细胞生长调节和终止分化作用,就可导致肿瘤发生,这说明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两者平衡失调对肿瘤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脏象学说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生殖,肾生髓。杨金蓉[3]运用“恐伤肾”原理恐吓母鼠,造成子鼠先天肾气亏虚的动物模型,然后检验子鼠胸腺核酸含量,发现恐吓各组DNA、RNA含量及RNA/DNA值均有所降低,且恐吓程度越重降低越明显;王米渠[4]观察受惊吓母鼠所生子鼠大脑皮层厚度变薄,尤以分子层明显变薄,说明围产期紧张情绪直接影响到下一代子鼠的生长发育;王宇[5]等提示“恐伤肾”使子代小鼠IL-2活性处于亢进状态,而经典补肾方药“金匮肾气丸”对其有一定调节作用。
活血化瘀理论是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痰浊瘀血状态与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有关,继而分泌某些细胞或体液因子刺激基因异常表达,引起细胞异常增殖;活血化瘀药能在细胞和基因水平发挥干预作用[6]。
1.2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应用
中医药理论的核心是辨证论治,而辨证论治首先要从研究证着手。所以做为概括病变某一阶段的内在病理本质和外部客观表现的证,是辨证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亦是中医迈向现代化的起点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方面的研究较为突出,如对肾虚证、脾虚证、血瘀证以及阴虚和阳虚证,运用了现代科学的各种技术、方法,从多学科、多途径和多层次在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进行了研究,从总的研究成果来看,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细胞水平的研究较为广泛而深入。而分子水平的研究显得少的多,主要如沈自尹用RtPCR技术发现肾阳虚证和下丘脑室旁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mRNA表达受抑,将肾阳虚证定位在下丘脑[7、8]。并进一步研究表明温补肾阳药是直接提高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水平,从而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HPAT)轴的受抑状态,说明肾阳虚证的调控中心定位于下丘脑,而且涵盖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9,10]。刘福春[11]通过3HTdR掺入细胞核DNA的方法,发现“阳虚”动物骨髓细胞DNA合成率下降。所以要想更深入的研究证的本质和内涵,这方面的研究还必须更多的进行,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不仅可以更深入的探讨证的本质和内涵,而且还可能建立证型基因表达谱数据库,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1.3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衰老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衰老这一生命现象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多虚实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沈少珩等[12]研究发现老年大鼠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降低与其酶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减弱相关,经中药二仙汤及其拆方治疗后,S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