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梦堂寻踪.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午梦堂寻踪

午 梦 堂 寻 踪 张明观 明代末叶,烟波浩渺的分湖之滨,叶氏午梦堂在中国文学史上横空出世,绽开了一朵亮丽的奇葩。午梦堂主叶绍袁(字仲韶,号天寥)与其妻沈宜修(字宛君)都长于文笔,四个女儿纨纨(字昭齐)、小纨(字蕙绸)、小鸾(字琼章)、小繁(字千缨)也写得一手好诗。小纨并著有杂剧《鸳鸯梦》,是历史上第一位女戏曲家。小鸾更是著名的江南才女。七个儿子亦都富于文思才情,六子叶燮(号已畦)后来成为清代诗论大家,所著《原诗》历来被视为代表清代诗学最高水平的论著。明崇祯九年(1636),叶绍袁将一门唱和之作辑为《午梦堂集》,海内咸传,被誉为“吴分诸叶,叶叶交光”。入清以后,叶绍袁削发为僧,走向空山荒刹,一边为抗清义师密谋策划,一边撰写记录民族大耻的《甲行日注》、《湖隐外史》等重要著作,其高风亮节历来受到世人景仰。 建国以来,叶绍袁《甲行日注》、叶燮《原诗》数次重印。1998年,中华书局重行出版《午梦堂集》,并附录《叶天寥自撰年谱》、《甲行日注》、《湖隐外史》等著作数种。明末这朵亮丽的文学奇葩,正渐渐拂去历史尘埃,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和瞩目。历经三四百年风风雨雨,午梦堂是不是还在分湖之滨存留下一些什么遗迹?笔者带着这样的疑问,前往江苏吴江市北厍镇探古访幽。 疏香阁腊梅·太湖石·旗杆石 午梦堂遗址,在吴江市北厍镇叶家埭。《吴中叶氏族谱·园第》载:“午梦堂在分湖北滨,工部主事仲韶公所居,其讲肄之所曰‘谢斋’,取谢氏阶庭芝玉之义,又有疏香阁,即宜人沈宛君香雪吟百首所由作也。”这分湖北滨,即今北厍镇所属叶家埭。午梦堂在叶家埭港北西首,面积约30余亩。大门前,临河原有旗杆石十三对半,传说旗帜全部扯起时,能映红半个分湖。据考,内有秦斋、谢斋、清白堂、疏香阁、芳雪轩等。秦斋为叶绍袁、沈宜修寝室。谢斋为叶绍袁书房,又是儿辈们读书之处。清白堂位于秦斋之东,其匾额为绍袁父重弟所题,庭中植有孤松、修竹数竿,梅花二三枝。芭蕉、芍药楚楚栏砌间。疏香阁为叶小鸾卧室兼书房,叶绍袁《年谱别记》有云:“午梦堂西偏有小楼,窗棂四达,梅花环绕,余名曰‘疏香阁’。其南相对有轩曰‘芳雪’,庭无杂树,梅花之外祗梧桐、芭蕉数本,右翼以廊,以通往来,昭齐、琼章分居之。琼章好楼居,故居阁上,拈韵分笺,唱和不辍,姊妹相师友也。”芳雪轩是叶纨纨卧室兼书房。叶纨纨七律《梨花》诗序有云:“家有旧室,敝甚,余稍修葺之,求一斋名于老父。父曰:‘汝庭外梨花数树,今如此老杆苍枝,皆汝太翁手植也。我昔与汝翁嚼花醉月其下,今杳不可得矣。王融《梨花》诗有“芳春照流雪”之句,可名“芳雪轩”。’余因漫作二首呈父。”从上述记载,约略可见当年午梦堂几个主要处所的格局与方位。 今天呈现在眼前的午梦堂遗址上,靠南临河是数栋民宅,靠北已成一片田畴,仅有中间一段,却是惹眼地荒芜着,上面长着乱蓬蓬的杂树和青竹。拨开脚下的碎砖瓦砾,一段段残存的墙基便会显露出来。这便是午梦堂残存下来的宅基了。 一株枝繁叶茂的腊梅,十分醒目地挺立在那里。这是一株红蕊腊梅,高约2. 8米,树冠直径3米左右。据村民告诉,这株腊梅已有三四百年历史,是叶氏午梦堂的遗存,并相传为当年叶小鸾亲手栽植。根据腊梅所处方位,及历代文人墨客的有关记述和吟咏,这是仅存的一株疏香阁腊梅。叶小鸾《返生香》集中,有七绝《梅花十首》,其三云:“窗前几树玉玲珑,半带寒烟夕照中。啼鸟枝头翻落絮,惜花人在画楼东。”沈宜修《鹂吹》集中,更有七绝《梅花诗》百首,即由此而作。而历代文人墨客以疏香阁腊梅为题的吟咏之作,可谓连篇累牍。现在,这仅存腊梅的疏香阁遗址已被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 这株疏香阁腊梅根部,拥着数块形态奇异的太湖石。类似这样的太湖石,亦散见于午梦堂宅基,有的则已被村民搬去叠柴间,砌猪舍。林林总总,所见不少。这一带,距离太湖尚远,一般是见不到这类太湖石的,那么这些午梦堂宅基的太湖石来自何处呢?《叶天寥自撰年谱》载:“崇祯五年(1632),夏天大旱,湖水为涸,湖底垒垒耸矗,俱太湖石,故药栏苔砌间物。湖浒民云:闻之故老,百年以前,某家园亭在此,疑即是也。水波澌没,不知迈几日月矣。兴致所寄,取载而归,儿女好事,摛辞而记。”其《湖隐外史》对此亦有记述:“壬申秋,大旱,湖水涸,去自岸而外数丈,有若卷若立,突兀矗起,则皆太湖栏砌石也。人以告余,余曰:‘此必昔人花坛药榭之所也。陵迁谷改,不知何年为此沉没。其人其世已不可考,而石犹在耶。屈原旧宅,捣衣之具空存;西子故宫,浣纱之迹已杳矣。’遂舟而致之,大非李太尉平泉庄上与米老袍笏拜者,悉卤莽耳。儿女炫奇,争相记之。琼章时年十七,记能作六朝藻语,刻《返生香》中。”可见,这些太湖石,正是当年从“湖水为涸”的分湖中“取载而归”的。叶小鸾所撰,即其散文名篇《分湖石记》。由此可见,与疏香阁腊梅一样,这林林总总的太湖石亦是午梦堂遗存之物。 另外,午梦堂遗址临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