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时报第689期.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淡江时报第689期

淡江時報 第 689 期 三十年前淡江發聲-李雙澤引燃民歌火焰 專題報導 為紀念一位英年早逝的歌手李雙澤逝世滿30周年,10月1日,牧羊草坪上豎立起 紀念碑,上週四晚間舉辦紀念音樂會,邀集胡德夫、雷光夏、楊弦、好客樂隊等高唱 自己的歌,傳唱著校園民歌的精神。他到底帶著什麼樣的故事,讓人永遠都不能忘記 ? •唱自己的歌 石破天驚 認識李雙澤這個人嗎?對許多人來說,他也許是個陌生的名字,但是在台灣民歌發展 的脈絡中,因他而起的「淡江事件」,為民歌開創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1976年12月3號,在當時淡江文理學院的一場以西洋民謠歌曲為主的演唱會上,李雙 澤聽著清一色的西洋歌曲,他再也看不下去,背著吉他上台疾呼:「我從菲律賓到台 灣到美國到西班牙,全世界年輕人喝的都是可口可樂,唱的都是英文歌,請問我們自 己的歌在哪裡?」並且當場唱了《思想起》、《恆春調》、《補破網》等臺灣民謠。 李雙澤的質疑引起軒然大波,隨後在《淡江週刊》(淡江時報的前身)更引發熱烈討 論與迴響。這股「唱自己的歌」的呼聲,便從淡江校園引發開來,燃起「現代民歌」 的熊熊火焰。   爾後,李雙澤開始積極創作「自己的歌」。與他搭檔作詞的德文系退休教授梁景 峰說,李雙澤的第一首作品《我知道》完成於1976年12月。隨後,李雙澤即出國旅遊 近半年,1977年初夏回國後,投身民歌創作的工作,陸續創作了《老鼓手》、《紅毛 城》、《美麗島》、《少年中國》等九首歌曲。     除了李雙澤,楊弦、胡德夫對民歌都有著承先啟後的啟蒙作用。從「淡江事件」 後到他去世前,短短一年時間,他一共寫了十二首曲子。其中《美麗島》、《少年中 國》兩首膾炙人口的歌曲,都反映了台灣社會真實的面貌。 「淡江事件」過後,本土化意識逐漸抬頭,1975年楊弦與胡德夫以余光中、徐志摩等 詩人的詩為歌,在臺北中山紀念堂舉行「中國現代民歌之夜」演唱會,其中演唱的九 首歌曲均收錄進楊弦同年出版的專輯《中國現代民歌集》中,民歌時代由此正式開始 。 1979年新格唱片公司創辦金韻獎,吸引了眾多年輕學子的投入,校園民歌大為盛行 ,李雙澤的一句「唱自己的歌」,激發了當時年輕學子與大眾的情感共鳴,專屬於台 灣的歌謠就此誕生。樸實又貼近生活的歌曲,擁有豐富的生命力,風靡了全台灣,齊 豫、李建復、鄭怡、邰肇玫、鄭華娟等都是當時校園民歌運動的代表人物。   李雙澤當時的努力,不僅激起後來社會廣大迴響,也讓校園民歌深入地影響了台 灣流行音樂的發展。 如蔣勳所題,「唱自己的歌,在這裡發聲」,他宣揚的精神深刻在牧羊草坪的紀念 碑上,而他創作的歌曲更在大家的心中不停傳唱。自李雙澤到雷光夏,一直到年輕一 輩的盧廣仲,「唱自己的歌」已融入了淡江的精神與文化之中,永不止息。 •以文藝會友 「人」與「地方」之間總會有些耐人尋味的巧合處。在70年代的淡水小鎮與當時的淡 江文理學院,一批年輕人開始引領著時代風騷,彷彿所有最具魅力的人、事、物都在 這段期間群聚到這城郊山崗上來了。李雙澤與友人便是在淡江這山明水秀的地方相遇 ,包括朱天文、馬叔禮、王津平、楊祖珺、龔鵬程等,也是在這期間,李雙澤遇見了 他生命中的啟蒙恩師──當時的建築系主任顧獻樑。 當時就讀數學系的李雙澤,對於藝術與美學充滿嚮往的他,滿心想轉到建築系,天天 背著一把吉他在建築系館聽課。他幾乎選修了所有的藝術相關課程,尤其喜歡上席德 進的水彩課,卻因為數學系的學分不足,無法順利轉系成功。顧獻樑特別勉勵李雙澤 :「即使轉不成建築系,也要不斷的創作。」 也是這個時候,李雙澤四處交遊,並在淡江出版部《明日世界》擔任雜誌美編,認識 了現在出版中心主任黃輝南。黃輝南曾回憶那時的李雙澤說,「他是個集文學、藝術 、創作於一身的人,一個理想鬥士,李雙澤在那時影響了很多周遭的朋友。」當時李 雙澤幾乎每晚都跑去北市哥倫比亞大使館附設的咖啡廳駐唱,也因此與胡德夫、楊弦 、許瑞仁、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