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护理探究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护理探究摘要: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占95%以上,除了可引起高血压本身的有关症状外,还可能成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并影响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如何进行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做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71-02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持续性的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中、老年,其特点是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长达10多年至数十年,因此初期症状很少,约半数患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测量血压时,才偶然发现血压增高。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有多种因素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体液、内分泌、遗传、肾脏、血管压力异常,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以及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社会因素等均可能参与发病过程。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寿命较正常人缩短15~20年。如何安全、有效的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是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及护理的关键。
1 病理
高血压早期无明显病理改变。长期高血压引起全身小动脉病变。
1.1 脑血管改变:长期高血压使脑血管发生缺血与变性,容易形成微动脉瘤,从而发生脑出血。高血压促使脑动脉硬化,可并发脑血栓形成。
1.2 视网膜改变:视网膜小动脉早期发生痉挛,随着病程进展出现硬化改变。
1.3 心脏改变:高血压的心脏改变主要是左心室肥厚和扩大。最可导致心力衰竭。
1.4 肾脏改变:长期持续高血压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以及肾动脉硬化,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2 临床表现
大多数起病缓慢渐进 ,一般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
2.1 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
2.2 高血压危象:因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物等诱因,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影响重要脏器血液供应而产生危急症状。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
2.3 高血压脑病:发生在重症高血压病人,由于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表现为弥漫性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甚至昏迷抽搐。
2.4 其他: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受到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时,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降低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患者十分重要。当患者得知患有高血压后大多都会产生恐惧、焦虑、抑郁、失望等悲观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到热情接待、态度和蔼、关心体贴,同时耐心的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还应帮助患者分析造成心理紧张的因素,指出心理紧张与血压升高的关系,并做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特别是对易激动、性情暴躁的患者,应注重提高其应激能力,指导患者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或过度紧张造成的血压升高。指导患者在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如向朋友及亲人倾诉,或鼓励患者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使患者由配合治疗转为主动参与治疗,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提高治疗效果。
3.2 用药护理:高血压病人一般需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物,所以在工作中要仔细向病人解释。一般应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在用药过程中,要测血压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有效的治疗必须使血压降到140/90mmHg以下,年龄60岁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病变的患者,血压应降至130/85mmHg及以下。为避免降压药物引起血压骤降而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应使用长效剂、控释剂或缓释剂,这样既可以避免多次用药的麻烦,又可以较持久地维持使用降压药物后的血液浓度,平稳降低患者的血压。服用控释剂和缓释剂时,不可掰碎或研磨服用,必须整片吞服。控释剂和缓释剂的外壳是一种特殊的制药材料,由于在肠道内不易被消化吸收,有时会以原形随大便排出体外,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交代清楚,以免患者产生疑惑。同时,护理人员注意降压不宜过快过剧,因降压药可以减少组织血液供应,血压过低会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3.3 病情观察:应重点观察患者给药后的血压变化,指导患者服药期间起床或改变姿势的动作不宜太快,以免发生意外。对血压持续增高的患者,每 日测量血压2~3次,并做好记录,必要时测量立、坐、卧位血压,掌握血压变化规律。密切注意患者的疗效效果,经常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有无头晕、头痛、胸闷、憋气等现象,观察其精神状态,以评估最佳血压值。
3.4 并发症护理
①心力衰竭的护理:护理人员应协助医师对患者应川慢心、利尿、血管扩张剂和其他药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