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史记》对新闻报道借鉴作用
浅议《史记》对新闻报道借鉴作用[摘要]《史记》与新闻报道同是基于事实,刨除时效性这一因素,新闻与史学有许多共通之处。学习司马迁对事实的艺术表达,将使新闻作品更具可读性。
[关键词]展现;细节;直接引语;动词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说其在史学和文学上的地位。而如果从新闻角度来分析,《史记》中的篇章,尤其是本纪、世家、列传部分,对新闻报道也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史记》则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在新闻的重要原则——新鲜上,二者截然相反。但二者同是基于事实,刨除时效性这一因素,新闻与史学有许多共通之处,这就使二者具备了比较研究的基础。
为了保证真实性,新闻报道设定了许多写作规则,比如对新闻五要素以及消息来源的交待必须明确清晰等,《史记》并没有遵循这些规则,但司马迁所记叙的事件,他描写的人物,虽历经2000多年却仍然鲜活生动如在眼前,比现今许多标榜“真实”的新闻报道更加可信。这绝不是因为《史记》的“史”字号分类,而是因为司马迁创作态度的严谨、创作手法的高明。这种对事实的艺术表达,值得所有的新闻从业人员学习。
一、要展现,不要讲述
新闻报道实际上是事实的图解过程。事实的图解是指通过记者和信源的叙述,使事实能以图像的形式出现在受众脑海里。新闻作品的价值在于读者是否“相信”作品中图解的事实,记者通过图解事实,使读者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从而影响读者。
司马迁的《史记》,正是通过 “实录”来图解事实的写作方法。它以人物为中心,将有关的历史事件记载到人物传记中,构成一个有始有终的完整的线形故事。如信陵君的传记是由亲迎侯生、窃符救赵等故事构成的;廉颇和蔺相如的传记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等故事构成的;孙膑的传记包含田忌赌马、马陵道破杀庞涓等故事等。
司马迁不是依照一定的程式去写作和塑造人物,也不使用定义的或概念性的语言简单的陈列出来,而是选择历史事件中的关键时刻,以人物为中心,突出描写他们与事件有关的活动,一个矛盾接着一个矛盾地展开,步步紧逼,扣人心弦,历史事件复杂的发展过程就这样生动地、明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纽约时报》的一位高级主编,曾经告诉后来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记者里克·布拉格:“给我看你所看到的一切,用文字来描绘一幅画面,然后,我就可以跟随你的脚步。”这一点,公元前91年完成的《史记》已经做到了。
二、重视细节
文章因细节而生动,新闻报道中的细节、小插曲、逸事、幽默等可让报道增加可读性,是再现当时情景的一个重要手法。读者读了这种新闻作品,会有一种入其境、见其人的感觉。
如果我们将以下列举的《史记》中的细节描写方法运用于新闻写作中,新闻报道一定更具感染力。
如描写外貌,写张良“状貌如妇人好女”,李广“为人长,猿臂”,蔡泽“易鼻、巨肩、魋颜、蹙齃、膝挛”等等,虽然比较简单,却各有特征,使人物形象具有很强的可视性。
描写神情,《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写秦王欲强夺和氏璧,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怒发上冲冠”,好像可以亲眼看到一样。
又如故事场景的细节描写,著名的“鸿门宴”故事,人物的出场、退场,神情、动作、对话,乃至座位的朝向,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再如生活细节的描写,这在一般历史著作中出现很少,在《史记》中却相当多。如《李斯列传》中李斯观仓鼠食粟想到 “人之贤不肖,辟如鼠矣,在所自处耳!”,陈平为乡人分割祭肉想到宰割天下等。这些琐事,单纯从史学角度来看,是毫无价值的,但正是这些生活细节,让这些历史人物“活“了过来。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与现代记者不同,《史记》虽然以“实录”著称,但司马迁不可能近距离观察那些人物,他笔下的细节描写,必然有虚构成分。但《史记》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却异常地生动逼真,这是由于司马迁对各种人物都有深刻的观察,对人的天性及其在不同环境、地位上的变化有深刻的体验,这些人物形象才能如此活跃而富有生气地浮现在我们面前。
这也提醒了我们的记者,细节的真实性,一是来源于细致的现场观察,另外,也要注意对人性的观察和体悟。
三、多用直接引语,少用间接引语
新闻报道很重视直接引语的运用,除了因为对话的吸引力和表现力外,还因为那些由事件参与者亲口说出的话,能使报道更具真实感。曾获美国芝加哥论坛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汤姆·沃尔夫说过:“逼真的对话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能吸引读者。它也比其他任何东西都能更快、更有效地表现角色的特点。”
《史记》中直接引语的运用,能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对话”的作用。
刘邦、项羽微时见到秦始皇巡游的威仪,各说了一句不甘于自己地位的表白。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多有羡慕;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