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记者走基层实践意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记者走基层实践意义

浅谈记者走基层实践意义[关键词]走基层;媒体记者;采访 当前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仅是对新闻工作者履行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传统媒体面对危机的应对之策。 走基层才能采出受众信服的“信”闻 “新闻是跑出来的”,这是每一名记者都要牢记的从业“铁律”。记者走基层,是坚守新闻客观性原则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实采访,才能写出令群众信服的“信”闻,才能捍卫新闻的真实性这条生命线。 身处新媒体时代,记者的采访方式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网络即时聊天工具QQ、MSN等都成了记者手中的“生产工具”。过度依赖电话、网络,会成为影响报道客观性,甚至无意识制造“假新闻”的客观原因之一。 8月中旬,一条关于“杭州出租车起步价15元,每公里2.4元,从下月执行”的微博在网上被1万多人迅速转发,引发1800多人评论。尽管微博发布者在第二天发微博称消息来源是“打车时听出租车司机说的”,并删除了这条微博,但市民不满情绪仍在不断发酵。对此,《浙江日报》记者不仅采访当地物价局,而且深入出租车司机的聚居村庄。最终刊发出的报道,不仅有物价部门的辟谣可以稳定民心,而且还帮助社会各界更加了解的哥的生存状况,为政府召开出租车价格听证会赢得了市民理解。有网民表示这样的报道“有真相、有真情”。 2011年,黑龙江粮食获得大丰收,中央媒体来我省采访时,爆出农民一年赚出十万元的喜讯。消息传出后,遭到网民批评:认为是一篇造假新闻。黑龙江日报发表评论进行释疑。近年来,我省实行土地流转、科学种田,一个拥有十几垧土地的农民一年赚个十几万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尤其是在走基层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了很多农民能人,通过黑土生金,富裕程度早就超过城里人。如果不是长期与基层打交道,当舆论一边倒的时候,主流媒体一旦失语,反而弄真成假。 基层才能写出喜闻乐见的“欣”闻 当前,两种现象在媒体中广泛存在:一是记者依赖网络信息源,甚至直接引用网民网文而不加以求证;二是稿件“千人一面”:要么是观点加例子,要么是概念加数据,一堆材料一通电话就写成了稿子。读者在进步,媒体却“故步自封”,报道索然无趣,自然不能吸引读者。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础,鲜活则是新闻的写作要求。但与新媒体的特质相比,报纸、电视等传播媒介怎样实现“改文风”?什么样的新闻才是鲜活的,才是受众喜闻乐见的?《黑龙江日报》的记者在走基层的过程中就践行着“好新闻是用脚板写出来的”。 眼下,虽然是热闹的正月,但走进伊春乌伊岭林业局福民林场,却很难看到闲人。场长张国安告诉记者:“家家都忙,停止主伐的第一个冬天,我们没闲着。” 张国安领着记者走进几户职工家,有的正忙着制菌拌料,为三级菌装袋做准备;有的一家人围在一起,网上搜集养殖信息;有的几户人家聚在一起,学习北药种植技术……黑龙江日报《停伐第一个冬天,没闲着》 说起今年的打算,王贵红掐着手指娓娓道来:“我的目标是出栏生态养殖小白牛3000头,生态养殖猪小记2500头;打造亩效益1万美元的有机特菜种植基地,通过家庭温室模式,实现1年十茬特菜生产……”黑龙江日报《新型农民 驾“生态航母”起航》这篇报道后,记者又加上采访手记: “在对王贵红的采访中,有个问题一直在记者脑海盘旋:他还算不算是农民?他是地道的农村孩子,农家出生,农村长大;但他的所作所为,已远远超出传统农民的行为观念。虽然他还以农民自居,但经过城乡两个生活环境的锻造和自己的努力打拼,他已然成长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又为时代所需要的现代新型农民。 让人高兴的是,“王贵红式”的现代新型农民正在日益增多。采访中哈尔滨市劳转办副主任张军强告诉记者,自2009年我省启动实施了农民创业培训活动以来,哈尔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从516个发展到现在的3600个,农民企业家由7000个发展到3万多个,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个体工商户由1.1万个发展到2万个。” 最鲜活的新闻来自基层,最生动的新闻语言来自基层。基层是新闻工作者的情感之根、报道之根、活力之根。“贴近再贴近”,记者的笔下才会出现群众喜闻乐见的“欣”闻,才能赢得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公信力。只有深入基层“接地气”、“抓活鱼”,让版面语言和荧屏画面生动起来,使自己成为受众不可或缺的“悦读”报纸或是“悦目”频道。 而如果不是深入基层,记者也不会有如此深入的思考和感触,有了这些感性的认识,后面原本生硬的内容,也变得更加真实可信、更可喜。 走基层更能发挥全媒体记者的优势 记者走基层,走到群众中去,才能产出新媒体适用的“新”闻。传播介质的转变,记者手中握有的已远不止纸和笔,全媒体记者包里挎着的还有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往在办公室采访写作的方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