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四十年-日本财阀在中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浮沉四十年:日本财阀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曾影响过中国的日本企业家和厂商,他们的后来,是浮还是沉呢? 美国《财富》杂志的名字,如果用日语念起来,会让人联想到“浮沉”——有财富必有浮沉。 中日建交以来,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命运,大抵也可以如此归纳——这是浮沉的四十年。 建交的前20年:先驱者 中国人开始对日本品牌的了解,肇于改革开放之初。作为近邻,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的日本首先将自己的产品输入大有可为的中国市场。1979年,民间称为“半截砖”的收录机成为了首个被中国人认知的进口商品。当时的收录机,有索尼、三洋等日本品牌,还有一些台湾、香港的组装货。那时的潮流青年往往扛着一台巨大的收录机招摇过市,收录机的个头越大、喇叭越多,看上去越显气派。 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开始找外汇券或者购物券,父辈们开始将半生积蓄拿出来购买电器。电冰箱、洗衣机、黑白电视等家用电器领着中国家庭步入现代生活。那时候人们几乎无法分辨松下、夏普、东芝、日立这些牌子的区别——总之,日本原装就肯定是高级货。街上开始出现丰田、本田、尼桑的面包车。然后就轮到了柯尼卡和其他牌子的日本照相机。80年代中后期,彩电代替了黑白,尺寸也越来越大,人们肯付的钱从几百元人民币增加到上千甚至几千元。这是商品经济开始萌芽的时代,中国的市场对外来产品充满了渴求。 80年代中期,小商小贩增加了,“个体户”一词成为了先富者的代名词,其中的佼佼者更是被称作“万元户”。当时我是个刚就业的大学生,凭当时的工资,要积攒1万元,不吃不喝都要20年,实在有点遥不可及。就在这时,中央台播放了《阿信的故事》,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在中国人眼里,个体户阿信持家、发家的故事被解读为中央释放的信号,发财成了合理合法的人生目标。 当时,中国人对日本战后经济增长的逻辑归纳极为简单。日本是在战败废墟中,靠发展出口带动经济高速增长,经过近20年高速增长实现了发展目标——这么简单,中国也能做得到,需要的就是创造市场机制,让每一个经济单位都为增大自己利益动起来。经济特区和后来的沿海开发都是在这一设想下起步的。 80年代末,中国逐渐面临着“改革该向何处去”的问题。苏联解体、柏林墙倒塌、日本泡沫经济崩溃这些大事件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中国也经历了优先政治改革还是经济改革的风波,经过90年代初的改革方向之争,中国进入改革经济体制的实质性阶段。 恢复中日邦交后的前20年匆匆忙忙地过去了,经过这20年,中国选定了自己的改革道路,1992年邓小平南巡以后的故事,已经街知巷闻。那么,那些在改革开放之初,曾对中国发生过影响的日本企业家、厂商以及商战故事的主人公,他们的后来,又是浮还是沉呢? “阿信”原型到底是谁? 对中国个体商户产生巨大影响的日本电视剧《阿信》,电视脚本是桥田寿贺子写的,她如今已接近90高龄。桥田的剧本一向以传递“正确的日语”——即尊重当时时代表现——而著称,桥本往往亲临拍摄现场,剧本中设计的对话不容演员改动只言片语,错了一个助词,整段戏都得重拍。所有演过她剧本的演员都以背她的台词为苦,但一旦演过她的剧本却又能获得很高的语言表现能力,如同登龙门一般。 1983年,《阿信》在日本播出。开始有人言之凿凿,阿信原型是八佰伴创业的女主人公,也即是当时八百伴董事长和田一夫的母亲。 作为连锁商家,八佰伴逐渐向海外发展,成为在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数百家分店的国际百货业集团,在台湾、香港、上海开设了八百伴百货店。上海八佰伴开业当天,创下接待顾客103万人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随着八佰伴身价飘升,《阿信》电视剧也被译成十几个国家语言播放。随后,1998年,八佰伴集团不幸身陷亚洲金融危机,宣告破产。 作为国民级的电视作品,《阿信》已经成为一代商人的精神象征。八佰伴破产之后,显然已经不能再作为《阿信》所代表的日本商人象征。于是,在日本,阿信原型究竟是谁,竟然也成了个问题。 过去盛传阿信原型为八百伴创始人时,剧作家并未出面否认。八佰伴破产后,又有人言之凿凿,称阿信原型是永旺集团的前身冈田屋。而脚本作家对阿信的原型,迄今为止只提供了两个信息。一是说,创作阿信的起因,是因收到一封匿名信:“一位生于明治时代的女性,正在病榻上记录着自己不能向旁人诉说的过去,幼年曾被迫给人看孩子、长成又被卖到女郎屋”。二是说:“阿信幼时辛苦和创业时行商等情节,以创立大荣的中内功为模型。” 有趣的是,1997年破产的日本八佰伴和2004年破产的大荣,之后的重建都由永旺集团承担。无论是创业于小田原的八佰伴、创业于三重的冈田屋、创业在大阪和神户的大荣,创业者都有过相似的经历,起自平民、注重低价供应生活必需品、在日本提倡价格革命,发展成大型零售业集团后有极强的国际化取向。倒很有点“天下穷人是一家”的感觉。时至今日,阿信的原型是谁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