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进行实验探究 切实落实素质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积极进行实验探究 切实落实素质教育

积极进行实验探究 切实落实素质教育摘 要:有怎样的理念就有怎样的行为。教师要确立新的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协同探究、共同研究,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科学思维方法和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精神的科学型人才。 关键词:教师;学生观;知识经验;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061-01 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是以知识、智力、学习成绩为核心的,强调的是接受式学习和机械训练,注重考试结果,从而造成片面追求高分的不正常现象,直接导致高分低能的恶性循环。应试教育忽视甚至是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个性心理,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一、素质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切入点——实验探究 以中学阶段关于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的讨论为例。我们首先由其分子结构进行理论分析:HCHO,HCOONa,HCOOR,-C-O具有吸电效应,但由于-OH、-ONa、-OR的供电效应,致使-C-H键的电子云密度较醛中如乙醛CH3CHO中要大的多,因而-C-H加氧氧化较难发生,但三者中醛基是肯定的。那么,甲酸、甲酸盐、甲酸酯到底可否发生银镜反应或氢氧化铜砖红色沉淀反应呢?为此,我设计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1、探究活动Ⅰ (1)学生实验:洁净三只试管编号为1、2、3号并各加入5滴酸性KMnO4溶液,然后分别加入甲酸、甲酸盐、甲酸酯溶液充分振荡(教师巡回指导)。 (2)师生活动: ①观察实验现象——三只试管中KMnO4溶液均褪色。 ②引导学生从实验结果得出甲酸、甲酸盐、甲酸酯具有还原性。 2、探究活动Ⅱ (1)学生实验:1、2、3号试管各加入5滴溴水,向其加入甲酸、甲酸盐、甲酸酯,充分振荡。 (2)师生活动: ①?观察实验现象——三只试管中溴水均褪色。 ②?引导学生从实验结果得出甲酸、甲酸盐、甲酸酯具有还原性。 3、探究活动Ⅲ (1)学生实验: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2﹪AgNO3溶液,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再滴入甲酸盐,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加热。 (2)师生活动: ①观察实验现象——无银镜生成,溶液变为黑色浑浊。 ②引导学生分析银镜为何不能发生,黑色物质是什么? 4、探究活动Ⅳ (1)学生实验:将上述溶液过滤后得黑色物质,将其分成两份,一份加入稀氨水,一份加入浓硝酸。 (2)师生活动: ①观察实验现象——黑色物质不溶稀氨水,溶解浓硝酸,并有红棕色气体生成,黑色物质为Ag。 ②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甲酸盐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但是银镜不能明显生成。 ③提出问题:甲酸盐与银氨溶液银镜反应为何不明显? (让学生回忆银镜反应发生的条件。) 5、探究活动Ⅴ (1)学生实验:在用碱液煮沸的洁净试管中加入0.5ml浓度较大的AgNO3溶液,然后一边振动试管,一边逐滴滴入5﹪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再滴入甲酸盐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加热。 (2)师生活动: ①观察实验现象——大约五分钟后试管内壁上形成明显银镜。 ②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甲酸盐中醛基的还原性比醛的还原性弱。 6、探究活动Ⅵ (1)学生实验:在试管中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2﹪的Cu﹙OH﹚2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甲酸盐溶液3ml,加热至沸腾。 (2)师生活动: ①观察实验现象——无砖红色沉淀生成,而是黑色沉淀。 ②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甲酸盐的还原性较弱,不能被像Cu﹙OH﹚2这样的弱氧化剂氧化。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从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切入,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从细微的变化中发现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素质教育下对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1、教学目标的转变 旧课程是把教学目标定在“知识量的获取”上,新课程是确立了三维的课程目标,强调三维目标并重,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可以运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如以问题为纽带的学习,情境化学习,过程体验学习,综合活动性学习,实践应用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等。这些方式不仅使知识目标全面有效的生成,还可以促使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3、教学行为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中往往考虑的是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学生却不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学生的学习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