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穴位电疗治疗脑性瘫痪疗效观察
穴位电疗治疗脑性瘫痪疗效观察摘 要 目的:探讨治疗脑性瘫痪的最佳疗法。方法:将192例脑瘫痪患儿随机按1:1分为穴位电疗加头针(治疗组)和常规体针加头针(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2个疗程(30次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占21.88%,有效63例,占65.62%,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10例,占10.42%,有效58例,占60.41%,有效率70.83%,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穴位电疗治疗脑瘫痪效果明显。
关键词 脑性瘫痪,穴位电疗 头针、针刺
作者在从事儿童康复工作中,接诊病人以脑性瘫痪患儿居多,此病需要长期坚持治疗,但由于传统针刺带来的疼痛不适感,往往使患儿对治疗产生恐惧心理,不愿接受治疗,加之儿童天性好动,难以合作,影响选穴的准确性,运针的顺利进行及经气的良好运行。另外还经常会出现弯针现象,甚至存在断针的危险,故常影响临床疗效。
为解决这一矛盾,作者对躯干、四肢施治部位的穴位采用电极敷贴电疗法,简称穴位电疗法,代替传统针刺法进行治疗,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痪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及分型[1]。诊断条件:①婴儿期内出现的中枢性瘫痪;②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感觉障碍及姿势异常;③需除外进行性加重疾病(代谢病、遗传病等)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迟缓。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②年龄6个月至7岁。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②伴有癫痫者。
1.4 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的192例病例均为1999年8月至2005年2月,经我院确诊(结合症状、体征、病史、CT、脑电图等检查,按诊断标准)。根据就诊先后随机按1:1分为穴位电疗加头针(治疗组)和常规体针加头针(对照组)各96例。
治疗组96例中,男59例,女37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7岁,平均年龄2.3岁;运动功能和智力障碍轻度23例,中度32例,重度30例,极重度11例。
对照组96例中,男62例,女34例;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6.9岁,平均年龄2.4岁;运动功能和智力障碍轻度25例,中度33例,重度28例,极重度10例。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①取穴:根据病情辨证取选。头穴:运动区、平衡区、足运感区、语言区、四神聪、智三针;体穴以手足阳明经及督脉、膀胱经穴为主:肩、曲池、外关、合谷、髀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绝骨、三阴交、大椎、命门、肾俞、脾俞等。②操作:头针刺法:针具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华佗牌φ0.3mm×25mm毫针。患儿取坐位,家长固定好患儿头部,常规消毒后按头针常规刺法刺入选定头穴。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
穴位电疗法:在所选体穴上贴随弃式心电监护电极(上海申风牌),再接G6805-1A型治疗仪,根据患儿不同类型,选择适当波形通电,缓慢增大剂量,刺激强度以患儿能够耐受为度(注:手足徐动型患儿刺激量相对宜小,肌张力低下型相对稍大)。1岁以内每次治疗15分钟,1~3岁每次治疗20分钟,3岁以上每次治疗30分钟。
2.2 对照组 ①取穴:同治疗组②操作:头针刺法同治疗组。体针刺法:针具选用同头针,在所选穴位上常规消毒,然后快速进针,根据病情施以相应手法。1岁以下不留针;1~3岁留针15分钟;3岁以上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
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3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10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3 疗效观察
3.1 观测指标及方法 运动功能及智力障碍程序:参照国内小儿神经精神语言的发育标准,3岁以下采用盖泽尔(Gesell)量表,3~7岁儿童采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C-WYCSI)进行运动功能和智力测定。运动功能包括大动作、精细动作、肌力、生活能力等10大类,总分为100分;智力测定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对外界的反应能力等9大类,总分为90分,并由此而确定运动障碍和智力障碍程度。
3.1.1 运动障碍:低于100分为异常,75~99分为轻度异常,50~74分为中度异常,25~49分为重度异常,低于25分为极重度异常。②智力障碍:低于90分为异常,70~89为轻度异常,50~69分为中度异常,25~49分为重度异常,低于25分为极重度异常。
3.2 疗效标准 显效:运动功能治疗后提高30分以上,智力提高20分以上;有效:运动功能治疗后提高15分以上,智力提高10分以上;无效:运动功能治疗后提高15分以下,智力提高10分以下。
3.3 治疗结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