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察报告概要.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考察报告概要

北京考察报告 ——首都建筑印象 北京考察报告 ——首都建筑印象 2013年4月18日,伴着清晨的薄雾与兴奋的心情,踏上了“进京”的路途。北京,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时代的变迁。这是一个写满了故事的城市,而我们一行将仔细的去阅读这个城市。 在北京四天的考察中,我们被她自身的文化所吸引,不论过去的还是当代的。而北京很大一部分文化就蕴藏在她不同时代的建筑中 。 一 在北京的传统建筑中,“胡同”是一个独特的建筑景观。或许因为老北京城大多是横平竖直的建筑格局与户户紧挨的房屋距离,无意中造就了北京的胡同与“胡同文化”。 今天的游客对高楼大厦并不感兴趣,反而更喜欢去宁静深幽的胡同中品味他的历史与精华。 说到历史,胡同最早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据说“胡同”在蒙古语里是“水井”的意思,经过元、明、清三代的发展,胡同逐渐细化与完善,成为了百姓的生活通道,也连接着一座又一座的四合院。 此次考察活动我组一行四人走访了鼓楼大街与王府井地区,四合院是人们的住所不便进入,而胡同则填补了我们对于老北京百姓生活的好奇,在那里我们深刻领略了北京胡同近在眼前的历史沧桑感与建筑魅力。当地人告诉我们大胡同多是正东正西的走向,而南北的大路过去走马车为主,所以叫马路。北京有句俗语,叫做“著名的胡同三千六, 没名的胡同赛牛毛。”也就说明了北京胡同数量之多,搜集材料时,对于胡同的数量有不同的描述,大约在5000至7000的范围里,而命名为胡同的有1300条。胡同的宽窄也是很不同的,最窄的胡同只有80公分,两人相遇时只能侧身过去,这个胡同叫做“钱市胡同”。 胡同从外表上看模样都差不多,但其内在特色却各不相同,它们不仅是城市的脉搏,更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它是百姓们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胡同一般距离闹市很近,但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可谓闹中取静。而且对于邻里关系的融洽,胡同在其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北京人很讲究走路。因为老北京城无论大街小巷,多是横平竖直,所以北京人走路无法取巧,无论选择什么都是拐硬弯儿,比较比较也还是一样长短。即使是这样,北京人走路依然是有选择的。走大街,干净倒是干净,就是乱,让你感到烦躁。走胡同,走程可能会走的多一点儿,但似乎更安全,你不愿意见的人或事儿,多绕一下也就“躲过去”了。老北京的地名生活化,不像其他城市的胡同街道,总喜欢用城市名称来命名——比如“南京路”“广州路”什么的。北京的“扁担胡同”有11条,“井儿胡同”有10条。既然人们开门就有七件事,所以北京也就有了柴棒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盐店胡同、酱坊胡同、醋章胡同和荼儿胡同;既然人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金、银、铜、铁、锡这五种金属,于是就又有了金丝胡同、银丝胡同、铜铁厂胡同、铁门胡同和锡拉胡同。走在这类名字的胡同里,人觉得塌实。 胡同文化也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胡同文化还体现了北京人乃至中国人的性格与思想,四合院就像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酒铺,都没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互相比赛),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胡同现已成为北京文化的载体。老北京的生活气息就在这胡同的角落里,在这四合院的一砖一瓦里,在居民之间的邻里之情里。外人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得到最深的体会。 现在,北京胡同文化发展已经开发出了一项旅游新项目——串胡同。来自四面八方的外国朋友乘坐北京古老的交通工具人力三轮车,经舒畅刹海西沿,过银锭桥到鼓楼,登楼俯看北京旧城区和四通八达的胡同,然后前往后海地区,参观京城古老的南北官房胡同、大小金狮胡同、前后井胡同,走进普通的四合院,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