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头面诸窍疾病体会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头面诸窍疾病体会补中益气法是金元时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所倡导,补中益气汤就是这一思想的代表方剂,其药物组成是黄芪、人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灸甘草等八味药物组成。方中黄芪益气为君药,人参、白术、灸甘草健脾益气为臣,共收补中益气之功。配陈皮理气,当归补血,均为佐药。升麻、柴胡升阳举陷,为方中的使药。故该方的功效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引起的各种疾病。在中医五官科中,该方主要是用于治疗由于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引起的头面诸窍疾病。现将笔者临床上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头面诸窍疾病的体会总结如下。
1 眼睑疾病
1.1 上胞下垂(脾气失运,中气不足型)本病相似于西医的上睑下垂。由于脾虚,中气不足,脾阳不升,睑肌无力而致。临床表现为上胞下垂,晨起病轻,午后加重。症重者,眼珠转动不灵,视一为二,并见周身乏力神疲,不思饮食,舌淡脉细弱无力。治以健脾益气、升阳举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加枳壳。
1.2 胞轮振跳(心脾血虚型)相当于西医之眼轮匝肌抽搐引起的症状。因心脾虚,气血生化无源,筋肉失于濡养,血不养筋,致胞睑振跳,时疏时频,劳累时加重,怔仲健忘,食少体倦,舌质淡,脉迟缓。治法:益气健脾、养心安神、养血熄风,方用补中益气汤加枣仁、远志、全虫、僵蚕、熟地。
1.3 胞虚如球(脾气虚弱型)本病类似于西医学之眼睑非炎性水肿。由于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水道通调失调,水湿停滞,上泛而致胞肿如球。症见胞肿虚软如球,皮色如常、喜按、喜热熨,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弱等。治以健脾益气,利水消肿,渗湿,方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扁豆、山药。
2 鼻部疾病
2.1 鼻鼽(脾气虚弱型)本病相似于西医之变态反应性鼻炎。主要由气虚所致,脾气虚、生化无源则导致肺气虚,气之根在肾,故一般都以肺、脾、肾有关,临床上多表现为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畏寒,面色淡白、纳呆、腹胀便溏、肢困,舌淡有齿印苔白,脉濡弱,鼻内肌膜苍白、肿胀。治宜健脾益气,升阳化湿、散寒摄津。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白芷、细辛、辛夷花、诃子、五味子、鱼脑石。
2.2 鼻渊(脾气虚弱型)本病相似于西医学之急、慢性鼻窦炎。多因脾气虚弱,湿浊壅滞鼻窍所致,症见反复流浊涕、日久不愈,感受外邪或劳累后症状加剧,鼻塞、嗅觉减退、鼻甲肥大、黏膜肿胀、头晕头胀、倦怠无力,舌淡,脉细弱无力。治宜健脾益气、利湿托毒,用补中益气汤加黄苓、忍冬藤、皂角刺、苍耳子、辛夷花、藿香、丝瓜络治疗。
2.3 鼻槁(脾气虚弱型)本病相似于西医学之慢性萎缩性鼻炎,可由脾胃虚弱、水谷精微不能上输,鼻湿濡养,或脾虚兼有湿热引起。症见鼻腔黏膜干燥,鼻道宽大,鼻道内积有黄绿色痂皮,鼻道内肌膜萎缩,嗅觉失灵,全身症见面色不华,舌淡、脉缓。治宜补中益气、培土生金,佐以化浊祛痰。方用补中益气汤加赤小豆、郁金、丝瓜络、忍冬藤。
2.4 鼻衄(脾不统血型)本病类似于西医学之鼻出血,由于脾气虚弱,统血失司,气不摄血,血不循环,脱离脉道,渗溢于鼻而致鼻中出血,色淡红,量或多或少,面色不华,饮食减少,神疲懒言,舌淡,脉缓弱。治法宜健脾益气、摄血止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加远志、枣仁、木香、龙眼肉、侧柏叶、地榆。
3 口腔咽喉疾病
3.1 慢喉痦(肺脾气虚弱型)本病与西医学之慢性喉炎颇为相似。常见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引起,其特点为长期声音不扬,甚则失音,或声音低沉费力,声音嘶哑、少气懒言,纳呆便溏,唇舌淡红,舌体胖,苔白,脉虚弱。局部检查可见单侧或双侧声带松弛无力,闭合不全。治宜补益脾肺,益气开音。方用补中益气汤加诃子、石菖蒲、千张纸、蝉蜕等痦。
4 耳部疾病
4.1 耳闭(脾胃虚弱型)本病与西医学之急、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相似,由于脾胃虚弱,精气不能上注于耳窍,正不能胜邪,邪毒上犯,阻塞耳窍,气血瘀阻,日久不愈,则形成耳闭。症见耳内闷胀不适、有阻塞感、听力下降、耳鸣,鼓腹内陷或增厚,有灰白色钙质沉着,听力检查,多呈传导性耳聋。全身症见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淡脉缓。治宜健脾益气、活血通窍。方用补中益气汤加柴胡、赤芍、川芎、红花、香附、石蒿蒲。
4.2 耳眩晕(上气不中)本病类似于西医学之美尼尔氏病。由于脾失健运、清阳不升、上气不足、耳窍失聪所致。症见突然头目眩晕,恶心想吐,如坐舟车,自感身体倾斜,耳鸣耳聋、面色苍白、少气懒言、劳累后易复发或加重。苔白,脉虚弱。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升阳、养血安神。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当归、龙眼肉、枣仁、蔓荆子、半夏、茯苓、生姜治疗。
4.3 耳鸣耳聋(脾胃虚弱型)本病由于脾胃虚弱,脾失健运,则表现为耳中鸣叫,听力减退,甚则耳聋,劳而更甚,或蹲下站起时较甚,耳内有空虚或发凉感觉,倦怠乏力,纳少腹胀,纳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