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义利之辩
第三章 义利之辩——寻求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义利之辩:义和利谁为第一性的问题;个人对待义利应持什么态度;国家应以义还是以利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和引导人民经济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 义利之辩——寻求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 第一节 先秦时期义利观念的产生及先秦诸子的义利论 第二节 西汉中期“义利”论的新发展和义与利的大碰撞 第三节 两宋至明清“重义轻利”论的极端化 第四节 唐宋以后“重利轻义”论的新发展 第五节 “义利之辩”的终结及新时期邓小平的“义利观” 第一节 先秦时期义利观念的产生及先秦诸子的义利论 一、春秋中期以前散见于经典著作中的义利观点 二、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的义利论 一、春秋中期以前散见于经典著作中的义利观点 1.义是取得利的保证。 “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德义,利之本也”;“夫义者利之足也,……废义则利不立。” 义是第一性的,道德规范派生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的本源。 郭沫若认为:这里的义为不侵犯他人,只是私有制盛行后必须有的道德规范,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当时大量出现的私有财产,特别是土地私有权不受侵害。即财富的取得要取决于伦理标准,否则财富则无从建立。 一、春秋中期以前散见于经典著作中的义利观点 2.主张用义来对人民的求利之心加以限制。 晏婴:“不受邶殿,非恶富也,恐失富也。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夫民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使无黜嫚,谓之幅利。利过则为败。吾不敢贪多,所谓幅也。” “义多则敌寡,利厚则民欢” 特点:伦理的财富观,给共利和私利都加上一层伦理的限制。个人财富的追求应有一个伦理限度,超过一定限度,财富就足以为害。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个人财富才可长远保持。公利方面,虽然社会财富增加对老百姓有利,“利厚则民欢”,但由于人民总是“生厚以用利”,所以必须以道德来约束。 伦理的财富观产生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伦理观念作为旧的神权统治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生,是当时的一般趋势(社会伦理取代神权思想是一种社会进步);另一方面,由于贵族领主阶级特别是国君的穷奢极欲,亦需要某种规范来加以限制。(反对贫富分化过于严重,认为个人财富不宜过多)。 一、春秋中期以前散见于经典著作中的义利观点 3.认可正当的求利行为,不讳言利。 “利物足以和义”;“利能制义”。 这里的利更多的指的是老百姓的公利。前提:在“义”的规范之下,反对个别领主贵族的“专利”、“利而不义”行为。 二、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的义利论 (一)孔子的“罕言利”思想 (二)孟子的“何必曰利”思想 (三)墨家的“兼爱交利”论 (四)荀子的“欲望论” (五)商鞅的“利出一空”论 (六)韩非的“自利”论 (七)《管子》的“食足知礼”论 (八)道家的以“道”生产论 (一)孔子的“罕言利”思想 1.义为第一性,为本。利必须服从义。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放于利而行,多怨”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赋予义利不同的阶级属性。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něi)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一)孔子的“罕言利”思想 3.在义的道德规范之内,可以追求物质利益。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4.在符合义的前提下,强调物质生活、物质利益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 “富而后教”;“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 (二)孟子的“何必曰利”思想 1.重义轻利(对君主)。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则国危矣。” 与民同之。齐宣王,“寡人好勇”——“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寡人好色”——“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寡人好货”——“公刘好货国民皆充足)。“王顾左右而言他” 2.赋予义利不同的阶级属性。 “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二)孟子的“何必曰利”思想 3.在义的道德规范之内,可以追求物质利益。 “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 4.重视物质资料的生产(对百姓)。 方式:井田制;恒产制(五亩之宅,百亩之田); 目标: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利是义的基础。 (三)墨家的“兼爱交利”论 1.强调利的重要性,把义归属于利之下。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客户服务与管理》教案 第5课 学会使用即时通信工具.pdf VIP
- 民爆信息系统网路服务平台.pptx VIP
- 《QCNPC41-2001-防喷器判废技术条件》.pdf VIP
- 《客户服务与管理》(李清文)718-1教案 第2课 熟悉客户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docx VIP
- 《客户服务与管理》(李清文)718-1教案 第3课 学会使用电话服务工具.docx VIP
- 3《峨日朵雪峰之侧》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VIP
- 第2课 让美德照亮幸福人生.pptx VIP
- 《峨日朵雪峰之侧》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VIP
- 海马普力马PREEMA 1.8L、1.6升 电路图07-发动机和变速箱控制.pdf VIP
- 《客户服务与管理》教案 第1课 初识客户服务与管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