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精品课件虚词第二部分考点1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概要
3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近者奉辞伐罪 B.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C.左楚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D.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B.之二虫又何知 C.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D.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3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C.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D.多于南亩之农夫 4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何陋之有 C.夫晋,何厌之有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参考答案】 1.D(D项表因果。A、B、C项均表修饰。) 2.C(C项为代词,你。A、B、D项均为连词,表目的,来。) 3.D(D项作宾语,这里宾语前置。A、B、C项均为代词,均作谓语。) 4.C(C项为动词,喝问。A、B、D项均为副词,作状语,怎么,多么。) 5.B(B项表推测语气,吧。A、C、D项均为助词,表反问语气,呢,吗。) 6.B(B项为形容词词尾,助词,……的样子。A、C、D项均相当于介词“于”。) 7.B(B项为副词,表出乎意料,竟然。A、C、D项均为副词,表顺承,就,才。) 8.A(A项为第二人称代词。B、C、D项为副词,是,就是。) 9.D(D项活用为第一人称。A、B、C项均为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 一、考情回顾 2007 - 2013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的文言虚词的考查方式及内容等列表如下: 命题规律 二、2014年预测 1.题型。 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设问形式与上表中近三年的表述相近。 2.方式。 2014年的考查应与2013年的考查方式相同,静态考查,将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置于语句中进行辨析。 3.内容。 虚词应在规定的18个之内。为了避免使用不同教材版本带来的不公平,所有虚词均出自考题文段。 近年来,个别省份的高考试卷有淡化虚词考查的倾向,但广东省高考在文言文阅读板块的命题上相对稳定,尤其是虚词,基本都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单独设题,另外在断句、翻译题上多有涉及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复习方法 1.重视积累课内虚词。 课内的文言虚词必须全部过关,既懂词性,又明意义。 2.分类记忆理解。 (1)横向梳理。 如表示限定范围的副词有“只、止、特、但、徒、惟、仅、直、啻”,可译为“只、只是、只有、仅仅”。表示时间短暂的副词有“少时、少顷、少间、俄顷、俄而、未几、须臾、寻、旋、既而、斯须”,可译为“不久、立刻、随即、一会儿、片刻”。句首虚词,引起议论或表示感叹的有“夫、盖、嗟夫、呜呼、噫、若夫”。句末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有“者、也、乎、哉、矣、焉、邪(耶)、耳、尔、与(欤)”,一般根据文意可译为“吗、呢、了、啊、吧”。 (2)纵向归纳。 如“其”,首先梳理词性(代词、副词、连词),接着梳理每种词性的具体意义和作用。 基本技能 (2)纵向归纳。 如“其”,首先梳理词性(代词、副词、连词),接着梳理每种词性的具体意义和作用。 代词:①名词性,如“他、他们”;②形容词性,如“它的,他们的”;③活用为第一人称,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副词:①表婉商语气;②表推测语气;③表反问语气。 连词: “其……其”连用,表选择,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记忆特殊用法。 对于与现代汉语一致的用法,不必记忆,只记特殊用法。如“乃”,只记:(1)副词,反而,竟然;(2)代词,你的。 4.善于比较,区分一词多性。 如“以”,要弄通其作连词、介词、动词的差别。类似的还有“其”“与”“之”等词语。5.注意特殊虚词。 5.注意特殊虚词。 (1)兼词,即一个单音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诸(之于,之乎)、耳(而已)、盍(何不)、曷(何不)、叵(不可)、尔(而已)”。 (2)虚词连用。如“借第令毋斩”中的“借第令”就是“假使”的意思。还有句末语气词的连用,一般是两个或三个词的连用,起主要、关键作用的是最后一词的意义和用法。 (3)古代是两个单音词,现代变为一个双音词;解释时要当两个词来理解,如“于是”“所以”“是以”等。 二、解题思路 1.注意题干中的“都”“不”等词语。 2.任何一个虚词,都必须先定词性,再看意义。 3.仔细辨明语境,注意句子的语气。如“乃”,一定要明辨句子的语气是转折还是顺承,弄清楚虚词与前后词语的关系。注意虚词后宾语的省略,如“以”字后面经常省略宾语。 4.采用排除法。一定要看完所有的选项,不要题目没有看完,就作出判断。 三、答题技巧 虚词用法灵活,涉及的知识(如词性、语法等)较抽象,在备考复习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单片机,第三章答案概要.doc
- 单元五学前儿童打击乐活动的设计与指导概要.ppt
- 单片机之步进电机控制概要.doc
- 单片机002概要.ppt
- 单数变复数概要.ppt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9章键盘和显示器接口设计概要.ppt
- 单片机作业与习题概要.ppt
-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习题及答案概要.doc
-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后答案_(第三版_)_李朝青编_北航出版概要.doc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八章概要.ppt
- 2025届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届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届华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届物产中大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山东济南城市发展集团春季校园招聘4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山西临县裕民焦煤有限公司招聘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年01月河南洛阳龙潭大峡谷景区公开招聘2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中国移动秋季校园招聘启动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年02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系统第二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赤峰市市直公开招聘23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4年12月湖州长兴事业单位编外公开招聘(2)人长兴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