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六军团长征在黔西北.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红二、六军团长征在黔西北

红二、六军团长征在黔西北   一、战略转移黔西北   为了有效地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29日,红二、六军团约8000人由南腰界出发挺进湘西,开辟新的根据地,留守黔东根据地的党、政、军、群组织一直坚持斗争。1935年9月,蒋介石调集130个团向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动新的“围剿”,形势非常严峻。红二、六军团面对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审时度势,决定撤离湘鄂川黔根据地,11月19日,为争取主动,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的刘家坪地区出发,开始新的战略转移,争取在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创建根据地。1936年1月中上旬,红二、六军团进人贵州,12日攻占石阡县城,19日,军团领导在石阡召开会议,讨论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决定放弃在石阡、镇远、黄平建立根据地的计划,西进到乌江以西,长江以南的川、滇、黔地区活动,在贵州西北部创建根据地。   在西进途中,接到军委两次电报,指示“二、六军团可在黔、滇、川活动”,“应以佯攻贵阳之势,速转黔大毕地区,群众地形均可暂作根据地”。军团领导人进一步分析了黔西北地区的条件后认为,中央红军长征曾到过黔西北,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使这里的人民深受启迪,有革命之欲望;贵州地下党和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在黔西北活动频繁,而国民党川、滇、黔三省军阀矛盾重重,各自为政,黔西北是反动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这些都是创建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军委指示完全符合实际,因而二、六军团领导做出了进军黔西北,创建根据地的决定。   二、调虎离山,奇袭鸭池河   1936年2月1日,担任先导的红二军团六师从修文直奔镇西卫(今卫城),准备抢占鸭池河渡口,随后,军团领导又从各师选调精兵强将,组成120人的侦察队员,连夜向鸭池河挺进。鸭池河渡口,是黔西北数县通往贵阳的惟一渡口,沿河两岸山高林密,山岩峥嵘陡峭,高处达数十丈,低处亦有数丈之高,河床时宽时窄,河深水险,水底暗流湍急,堪称天堑。当时来往交通,全靠木船摆渡,从渡口到北面山顶的路上有大、小关两个隘口,上山小路如登天梯,   大路曲折盘旋。因此,红二、六军团按照军委指示,佯攻贵阳,声东击西,成功地迷惑和调动了敌人,蒋介石布置在贵阳以西、乌江上游鸭池河渡口的九十九师、二十三师在贵阳“告急”的情况下,慌忙向贵阳收缩。红二、六军团抓住鸭池河渡口防务空虚的时机,虚晃一枪,绕道黔北,直捣修文,奔袭鸭池河。   2月1日深夜,侦察队一路急行军,扫除了沿途地方反动民团势力。路经坎挂时,竹碉里的伪军已逃跑,先遣队便将竹碉烧毁。由于竹碉起火,浓烟滚滚,远近可见,正待在渡口老街家中的新店区伪区长董醒吾及联保主任杨冰儒等,见势不好,纷纷朝归中等地逃窜。第二天早上10点多钟,先遣队到达南岸渡口,河两岸的盐防军守兵,见坎挂碉楼起火,知道红军已到,仓皇从小关、垭口向捅井方向逃窜。先遣队在南岸渡口观察北岸确无动静,在树木荒草掩映之中,发现了几只小船,通过向对岸的船工喊话宣传后,一只小船首先从对岸划过来,10多名侦察队员立即上船划向对岸,控制了渡口。待六师赶到时,渡口共有大小船只10只,大船一次可载100多人,小船一次可渡20多人。午后,五师及大部队也陆续赶到渡口。仅靠4只木船摆渡,部队难以及时过河,于是部队领导当机立断,就地取材在渡口下游水势稍缓的羊子岩脚滩口架设浮桥以保证部队安全过河。   2月2日夜,红军在船工和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利用从伪区长家缴来的备用电话线、木料及向群众借的门板等将浮桥架成。随后,红六师、五师、四师、二军团直属机关、十七师、六军团直属机关、十六师、十八师共18000余人历时3天依次通过浮桥到达北岸。二、六军团过河后,立即撤毁浮桥,封锁河面,将敌九十九师、二十三师甩在鸭池河南岸。   红军过河后,对借门板、木料给部队搭浮桥的老百姓进行了赔偿和感谢。之后,红二、六军团乘胜进军黔西、大定、毕节,为创建根据地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三、黔西会议   红二、六军团顺利渡过鸭池河进入黔西县境后,国民党黔西县长林雁峰和前任县长谭重光纠集反动势力妄图负隅顽抗。林雁峰拟请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混成旅旅长宋醒(宋马刀)部担任城防。宋醒是个非常有正义感的军人,深知红军此行是北上抗日,英勇善战和锐不可当,就以林给赏银粮饷太少为由,带队逃离。因此,作为黔西北东大门重镇的黔西城防守十分薄弱,仅有百余名保安队以及增援的一个连把守。林雁峰一面强迫群众在城墙及四周城门巡逻,加派兵丁,对出入者严加盘问,对红军进行大肆诬蔑诽谤,妄图负隅顽抗;一面带着家小及30多名兵丁连夜出逃。城内邮电局长、区长、保长和官僚、资本家、地主、商号老板及负责城防的保安队和吴忠信刚到黔西的一个连的官兵,目睹县长首先逃跑,也如惊弓之鸟,逃之夭夭。2月3日凌晨,先遣队来到黔西城外,向城内鸣枪进行火力侦察,城内确无反应,拂晓,红六师各部顺利进占黔西城。   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