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导读九上网1.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红楼梦导读九上网1

一、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三个时期 1、先秦、秦汉时期:中国园林雏形。占地非常大,有一点简单的建筑,人工的设施开始增加。 2、唐宋时期:兴盛发达的时期。在苑囿的营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的作用;绘画技术发展与造园艺术的发展互相促进。 3、明清时期:全盛时期。至此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已具备了功能全,形式多及艺术化三个特点。 二、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清代最终形成了两大系统 北方的皇家园林系统(北派)和南方的私人园林系统(南派)。南派园林主要分布于江南,具有因地制宜、小巧玲珑及寄情个性的特点。北派皇家园林的特点是:极度堂皇的规模、体制的程式化及至高无上的天人思想。 。 三、大观园的造园艺术 1、选地:水是园林的命脉,由“会芳园”本身北墙下引来的一股活水,“近宅”的选地。“境由人作,宛自天开”。 2、立意:严格地按照皇家的制度来盖。别出心裁创造的两个建筑,“凸碧山庄”和“凹晶溪馆”。 3、布局:自由放纵,移步换景。 4、借景:曹雪芹用文学艺术手段来表现景色的,使得园里面的景跟人,就人的心情,园林的景色和人的心情互相来补充,来达到借景的目的。特别善于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衬托景色,来增添意境。 5、建筑:大观园集中了中国园林建筑的大成。尤其是人物的居住的地方,都是切人切景的,来符合他人物文学作品里来塑造人物形象需要的。 6、题名点景:诗文与造园艺术最直接的结合,表达园林意境主要手段。 题名点景 《红楼梦》十七回中,贾政、宝玉在一群清客的陪同下,游历大观园,遍题匾额,便是如此。正如贾政所说:“偌大景致,若无亭榭文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得生色。” 对联、匾额既是诗文与造园艺术最直接的结合,又是文人参加园林创作,表达园林意境主要手段。大观园内的对联匾额,更足以引起我们感慨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博大精深了。     比如说“梨香院”起的叫“梨花春雨”,“秋爽斋”叫“桐剪秋风”,“芦雪庵”叫“荻芦夜雪”,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所以他在每一个建筑中写一个故事情节,都是和季节结合起来的。“藕香榭”的对联是叫“芙蓉影破归兰将,菱藕香深泻竹桥”,把竹桥、流水、菱香、藕肥都包含在里边了,突出了“藕香榭”的水景。比如其它的小亭子,亭叫“沁芳亭”,桥叫“翠烟桥”,都是因景而名的。     它们大多能画龙点睛,起到对景致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效果。再加上“梦兆绛云轩”、“情悟梨香院”、“品茗栊翠庵”、“潇湘馆春困发幽情”、“滴翠亭杨妃戏彩蝶”等这些诗一般的情节,将园林建筑与人物活动恰如其分的融在一起,进而使这些建筑也有了生命,成为园林建筑中的经典之作。 * 导读 第九讲 红楼梦与中国园林艺术 *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