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空当坐中_滴水坐中_梅花横钉_及其它.docxVIP

_空当坐中_滴水坐中_梅花横钉_及其它.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_空当坐中_滴水坐中_梅花横钉_及其它

“空当坐中”、“滴水坐中”、“梅花横钉”及其它马炳坚最近,《古建园林技术》杂志收到一篇稿子,题目是《关于古建筑屋面椽子定位和瓦垄排法的调查分析》,作者是在传统建筑施工一线从事技术监督工作的人员。从这篇稿件的内容看,作者的钻研精神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为了弄清古建筑排椽子和排瓦当的问题,他调查了北京的故宫、雍和宫、恭王府、天坛四个古建筑群和苏州的10所园林、2座庙共计118座建筑,就调查结果作了结论,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呼吁有关部门加紧规范的制定。这篇文章作为附录,发表在本文后面。但是,由于作者对传统建筑的相关构造和技术问题缺乏基本的了解,所以,尽管他下了很大功夫,费了很多心血,但得出的结论却是错误的。由此,我联想到,在当前的传统建筑设计施工当中,这样的错误屡见不鲜,已司空见惯,其原因,概因为从业人员对中国传统的建筑构造、建筑技术、建筑文化缺乏深入的学习和了解。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者少,而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者多。因此,有必要写篇短文澄清一些问题。椽子的距离应当只有半个椽当(图1-2)。这半个椽当叫做小旮旯,如果小旮旯没有了,或是变成了一个整椽当,那么规矩就错了,说明他不知道在柁头位置要空当坐中的道理。俯视图图1-1说到此,可能有人会说:现在很多仿古建筑都改成混凝土的了,柁头上面已经没有构件接茬,是不是就可以不用椽当坐中了呢?我的回答是:正立面图柁头部位椽子空当坐中一、柁头上的椽子应当怎么钉柁头上的椽子应当怎么钉呢?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但如果不了解传统木构造,就可能会犯错误。大家知道,在传统木构建筑中,柁(又称梁、栿)是用来承接檩子的,檩子的上面钉椽子,椽子上面钉望板,从而形成屋面木基层。在传统木结构建筑中,檩子是每间一根,相邻两间的檩子共同搭置在柁头上,并有榫卯相连。这样,梁的中轴线位置就正好是相邻两间檩子接头的地方,正好是一道缝。如果我们把椽子钉在梁头中轴线位置,则这根椽子正好就钉在缝子上。这显然是不行的。所以,正确的钉法,应当是空当坐中,椽子钉在柁头中线的两侧,换句话说,就是应当在柁头中线两侧各半个椽当的位置钉椽子。这才是对的,否则就错了(图1-1)。将这个问题引申一下。在传统硬山建筑中,山墙里皮一般是与边梁的中线重合的,也就是说,边梁只露出半个梁头,有一半砌在墙里面。根据前边讲到的在柁头部位,椽子要空当坐中的规矩,山墙里皮与最边上一根既然混凝土仿古建筑是由木构建筑演化而图1-2边椽与山墙里皮的关系示意——小旮旯来,我们就没有必要去改变或破坏原有的规矩。如果改变了规矩,不仅会给相关工种(如彩画)带来许多麻烦,也是对传统及传统文化的不尊重。二、屋面排瓦为什么要滴水坐中古建筑明间(当心间)屋面排瓦一定要滴水(即底瓦)坐中,而不能勾头(盖瓦)坐中。这也是规矩。这个规矩是怎么来的呢?要说清这一点,恐怕还要从古建瓦屋面檐头部分为什么有滴水和勾头瓦说起。滴水瓦是底瓦在屋檐处的特殊形态,它的构造形状,是为利于屋面上雨水的排放,这点大家都很清楚。那么,句俗话叫:出头的椽子先烂,屋面最端头的筒瓦做出圆形或半圆形的瓦盖,就是为了保护出头的椽子头使它免受雨水侵蚀而糟朽。这正是我们祖先发明勾头和滴水的良苦用心。实际上在过去,瓦面的勾头和木质椽头是一一对应的,一块勾头遮挡着一根椽头,一块滴水对应着一个椽当,这种一一对应排列,非常科学合理。只是后来由于木、瓦工种间缺少沟通,或瓦件生产者与木作匠师对前人所立规矩的淡忘(或前人也有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时候),后期的建筑才出现了勾头与椽头错位的现象。尽管如此,在一幢建筑物的明间正中,底瓦(勾头)和椽当坐中的规矩还是没有打破。因为明间的椽子从两头赶到中间,只要两边椽数相等,中间必然是空当。相对应的,瓦面也必然是底瓦(勾头)坐中。谁也不可能破了这个规矩(图2)。在檩头以外;有的工程,梅花钉排列的图形大于檩子直径,意味着把梅花钉钉在了檩头外面,那肯定是错误的。2、在通常情况下,博缝板都是由若干块木板对接而成,接头就在檩头部位,接缝与过檩头圆心的中垂线相重合。要想把对接的两块木板都固定在檩头上,梅花钉就必须钉在木板上而不能钉在缝子上(中心的一只钉子除外)。根据这个道理,梅花钉就只能横钉而不能竖钉,否则就会有一部分钉子起不到作用(图3)。图3梅花钉的钉法示意图但是,在当前的古建工程中,梅花钉什么钉法都有,坚钉者有之,钉位大于檩头直径者亦有之,还有五角钉法(中心一只,周围五只)、四角钉法的(缺两只),无奇不有。正确钉法反而不多,这充分说明我们的从业人员大多数对古建筑构造及其技术是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除以上谈到的几个问题,还有不少细节,需要进行规范,不然的话,这些来自实际需要的规矩会日渐减少,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建筑传统将会逐渐被丢失。对于流传了几千年的建筑传统(包括构造、技术、文化诸方面),我们只有好好地学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