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甲骨文在文字學上的重要性.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殷墟甲骨文在文字學上的重要性.doc

殷墟甲骨文在文字學上的重要性 裘錫圭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現代考古學在中國興起以後,在仰韶,馬家窰,大汶口,良渚,龍山等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遺存中,都發現了一些刻劃或描繪在陶器等物上的符號,這些符號是否文字尙有爭議。被有些學者認爲屬於夏代的、數量不多的所謂文字,其性質也是不明確的。已發現的商代前期的文字,爲數很少,還不足以形成有價值的研究資料。所以在能反映當時文字面貌的可靠的古漢字資料裏,發現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遺址的、屬於商代後期(約公元前14至前11世紀)的甲骨文,仍然是時代最早的一種資料。 據胡厚宣先生在80年代所作的統計,從19世紀末開始發現殷墟甲骨文以來,出土的有字甲骨已達十五萬片左右(《八十五年來甲骨文資料之再統計》,《史學月刊》 1984年5期)。如以平均每片十字計,總字數已達一百五十萬左右。其他各種先秦古漢字資料,在數量上都比不上甲骨文。由於殷墟甲骨文的時代較早,數量又多,它在文字學上的重要性非常突出。 前面已經説過,除了少量商代前期的漢字,確實可靠的早於殷墟甲骨的漢字,迄今尙未發現。所以如果要研究漢字形成問題,主要只能依靠殷墟甲骨文。從殷墟甲骨文來看,當時的漢字無疑已經形成完整的文字體系了。在已發現的殷墟甲骨文裏,單字的數量已達五千左右。其中旣有大量象形字和會意字,也有大量形聲字。假借的方法也使用得非常普遍,例如本是一種竹編盛物器之名“箕”的象形字,但却常被借用來表示音近的語氣詞“其”(如“今日其雨”的“其”,這句話的意思大致相當於“今天將會下雨”)。已發現的殷墟甲骨文資料絕大部分是占卜的記錄,即所謂甲骨卜辭。甲骨卜辭記錄語言是很忠實的,這從使用否定詞的情況就可以看出來。見於殷墟甲骨卜辭的否定詞,有“不”、“弗”、“勿”、“毋”等好幾個。“不”與“弗”,“毋”與“勿”在意義上的區别都是很细微的:细微到現代的語法學家感到很不容易説明。如果甲骨文記錄語言不是很忠實的話,就不會有這種情況。所以甲骨文所代表的漢字,無疑是能够完整地把漢語記錄下來的、相當成熟的一種文字體系。漢字萌芽的時代應該早於商代。甲骨文裏的象形字,有些已經很不象形了,如(刀)就不像一把刀。有些字爲了適應直行排列的需要,已經改變了字形原來的方向,如(犬),(豕)等字都變成脚騰空尾着地了。這些現象也説明,漢字發展到殷墟甲骨文,已經有一段不短的歷史了。 另一方面,在殷墟甲骨文裏也還保留着一些比較明顯的原始文字的痕迹。在尙未形成完整體系的原始文字裏,用圖畫手法表意的字形往往隨語言環境而變化。例如:中國雲南省納西族(即麽些族)使用過的一種原始文字,把“吼”字寫作,在牛頭的嘴前方加象徵吼聲的缐條以示意。在這種原始文字裏,如果要表示“馬吼”的意思,不必在“吼”上加“馬”字,只要把“吼”字中的牛頭改爲馬頭就可以了。甲骨文裏也有類似現象。例如:甲骨卜辭裏時常提到對祖先舉行進獻食物的祭。“”在古書裏多作“登”。《禮記·月令》説“農乃登麥”,“農乃登黍”,鄭玄注:“登,進也。”甲骨文“”字象兩手捧着一種稱爲“豆”的盛食物的器皿,有時加上“示”旁寫作“”,表示向祖先的神主進獻食物。如果登祭所用的食物是鬯(一種香酒),“”字就可以改寫爲“”,兩手所捧的“豆”爲“鬯”所取代。卜辭裏旣有“鬯”,“ 新鬯”,也有“鬯”,“ 新[鬯]”,看來“”僅僅是“”字有特殊用途的一個異體。但是在漢字發展較早階段,“”應該是直接用來表示“(登)鬯”的,就跟納西文“吼”字的牛頭改爲馬頭以後可以用來表示“馬吼”一樣,到了甲骨文時代,這種比較原始的用字習慣基本上已被抛棄,但是“”則作爲“”的一種異體保存了下來。卜辭裏偶爾可以看到後面没有“鬯”字的“”字,也許仍然是用來表示“登鬯”的。此外如象畜牛羊於欄的“牢”字,卜辭裏用來指太牢的時候通常寫作“牢”,指少牢的時候通常寫作“”(古代以牛爲太牢,羊爲少牢),也是同類現象。在晚於殷墟甲骨文的漢字裏,這類現象基本上就看不到了。這樣看來,殷墟甲骨文的時代,即商代後期,距離漢字形成完整文字體系的時代,似乎也不會很遠。我們曾據此對漢字形成的時代作過推測,認爲漢字大約是在夏商之際由原始文字發展成完整文字體系的(《漢字形成問題的初步探索》,已收入拙著《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 漢字形成問題的最後解決,有待於比殷墟甲骨文更古的漢字資料的大量發現。但是從漢字形成問題的角度對殷甲骨文進一步作深入研究,對於解決這一問題無疑也是很重要的。 對於研究一個個具體的漢字來説,殷墟甲骨文同樣很重要。 中國傳統文字學以《説文解字》爲經典,殷墟甲骨文能糾正《説文》的很多錯誤。《説文》漏收不少字,還往往由於漏收了某個字而對以這個字爲偏旁的字作出錯誤的分析。甲骨文能糾正不少這一類的錯誤。例如:《説文》有“觲”,“”二字而没有“”字,所以認爲“觲”是由“羊”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