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耐火材料的发展史.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碳化硅耐火材料的发展史

碳化硅耐火材料的发展史 摘要:我国从50年代,就开始研究先进的结构陶瓷,SiC耐火制品也有40多年的研究历史,在50年代初,研制成功并迅速建成投产,满足了炼锌竖罐精馏的特殊要求[1]。前苏联、日本、美国对SiC耐火材料的研究更早一些。SiC耐火材料具有优良的高温性能,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能源、机械、建材、刀具等领域。碳化硅基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优良的耐磨性和优异的高温性能,以碳化硅为基的耐火材料早在40年代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领域,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材料的要求也日趋苛刻,碳化硅耐火材科芷凭借其独特、优异的高温性能之优势正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开发。 关键词: 碳化硅 耐火材料 性能 工艺 1前言 SiC在自然中不存在,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物质,1891年E.G.Acheson实验时发现了碳化硅[3],同年艾奇逊研究出来了工业冶炼碳化硅的方法,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艾奇逊炉,一直沿用至今,以碳质材料为炉芯体的电阻炉,通电加热石英SIO2和碳的混合物生成碳化硅Si02 、硅酸盐、莫来石等为结合剂。现在高科技SiC制品得以广泛开发.并且已投入生产和应用,如氮化硅结合碳化硅、氮氧化硅结合碳化硅、反应烧结碳化硅(RBSC) (又称自SiC ) 、重结晶碳化硅(R-SiC)、渗硅碳化硅(SiSiC)等SiC材料,材料与高温性能大大提高。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SiC制品按照不同工艺制成如上所述多种用途的耐火材料,其高温性能也因此更加优良。例如,美国SiC公司生产Si3N4结合 SiC,高温抗折强度(1350摄氏度) 达到44MPa,为普通SiC砖的3倍,熔铸氧化铝砖的20倍,粘土砖的50倍,抗氧化性能好,表面最高使用温度1750摄氏度, 而普通SiC砖仅1500摄氏度,其他耐热等高温性能比普通SiC砖、铬铝砖、粘土砖都好[3]。R-SiC 、RBSC、SiSiC等性能更加优良,从而使SiC耐火材料进入新的应用领域,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取得了更好的使用效果。但是,目前的SiC耐火材料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抗氧化性、高温强度的提高等,都需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先介绍SiC结晶形态、性能和SiC的合成方法,简介了碳化硅耐火材料的研究进展。 2碳化硅耐火材料性能 碳化硅耐火材料制品的性能在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显微结构特点。2.1热传导性 由于碳化硅本身的热传导性好,因此碳化硅含量高的耐火材料的导热系数均较高,其导热系数大都超过14.4W/(m.K)。碳化硅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其颗粒表面的导热系数将会逐渐变小。结合基料的性质对碳化硅制品的导热系数有一定的影响,氧氮化硅结合和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的导热系数较高,硅酸盐结合碳化硅的导热系数较小。 2.2强度 碳化硅耐火材料的强度取决于其结合基料的结构类型,从室温到高温和整个温度范围内,氧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制品的强度都大大高于硅酸盐结合碳化硅制品的强度。硅酸盐结合碳化硅制品在室温下的强度低,约为氧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制品的一半。在204摄氏度至316摄氏度之间,由于以方石英存在的SiO2发生晶型转变,同时伴随发生体积变化,硅酸盐结合碳化硅制品的强度突然增大,在约1000摄氏度时,强度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温度升高而迅速下降。氧氮化硅结合的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均匀缓慢增大,并且达到最高强度的温度较高,约为1100摄氏度;在超过最大强度值之后,强度随着温度上升而下降的速度也较缓和。这表明氧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制品的强度性能远比硅酸盐结合碳化硅的好,可以在接近达到最高强度的温度下使用。 2.3热稳定性 由于碳化硅的导热系数高和热膨胀系数小,此碳化硅耐火材料的耐热冲击性很好。碳化硅制品的耐热震性能也与结合基料的类型和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测试证明:把样品迅速放入1200摄氏度的电炉内加热20min,然后取出在空气中冷却并测定弹性模量的变化【1】。硅酸盐结合碳化硅制品的弹性模量随着冷热冲击试验的次数增加呈现出比较平缓的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制品则不同,在第30次冷循环试验之前,它的弹性模量随着热冲击试验次数的增加变化很小,能保持着一个相当恒定的数值。然而经过第31次热冲击试验后,试样弹性模量迅速下降,突然性破坏。氧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制品与硅酸盐结合碳化硅制品相似,没有突然性破坏的现象,弹性模量随着热冲击试验次数的增加呈平缓的下降趋势。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硅酸盐结合碳化硅制品在受到热冲击作用之后的破坏之前可以观察到制品发生膨胀、开裂和变形,可以容易预知材料使用寿命。 2.4抗氧化性能 碳化硅耐火材料制品的抗氧化性同样是随着结合基料的类型不同而呈明显的差异【】。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制品的抗氧化性能较低,这可从它们的显微结构特点作出解释。因为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制品的基料呈交织纤维状,透气性较高,对碳化硅颗粒所起的保护作用较小;而在硅酸盐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