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席夫碱配合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钴席夫碱配合物

钴(Ⅱ)Schiff碱配合物制备及其氧合性能 化学学院 杨柘 摘要:本文陈述了一种新型钴(Ⅱ)Schiff碱配合物的制备,简要阐述了其紫外中的紫移和蓝移现象和红外中的一些特征峰,并同时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氧合性能。本文着重于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和配位氧的测定,而对于氧合作用的细致机理未能深入探究。 关键词:钴(Ⅱ)配合物,schiff碱,氧合作用 1.简介 具有载氧性能的Co(Ⅱ)Schiff碱配合物的研究是生物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因为这类配合物具有类似于生物氧载体的性质。为了弄清生物体内结构复杂的氧载体与氧分子相互作用的机理,特别是活性中心和氧的成键情况,人们除了直接用天然氧载体作为研究对象外,还合成了许多结构较简单的模型化合物(也称仿生氧载体)来进行研究。1938年Tsumaki首次报道了能够可逆吸-脱附氧的氧载体Co(Ⅱ)(Salen)。采用液相方法合成的Co(Ⅱ)(Salen)配合物 Co(Ⅱ)(Salen)形成了1:1超氧型配合物,后来的研究表明更趋向形成了2:1的μ-过氧型配合物,由于其应用的可能性,合成人工氧载体这一课题开始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20世纪60年代后期,人们集中研究了钴的多胺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氧合性质。研究表明,多胺-钴配合物在水溶液中每2mol配合物吸收1mol氧气,形成双核过氧桥配合物。同时Floriani和Calderazzo以及Basolo等人研究了水杨醛亚胺合钴及其衍生物的载氧能力,发现某些Schiff碱的配合物在非水溶剂中能够以1:1或1:2的比例吸附氧。因氧合配合物中参与配位的分子氧的结合是可逆的,在受热等条件下分子氧可被释放出来,失氧后的配合物仍对分子氧有一定活性。 2. Co(Ⅱ)Schiff碱配合物的制备 2.1 N,N’-双(4-羟基-3-甲氧基苯亚甲基)三乙烯四胺(配体L)的合成 将香草醛20mmo溶于40ml乙酸乙酯中,三乙烯四胺10mmol溶于20ml相同溶剂中,在10℃电磁搅拌下,把三乙烯四胺的溶液缓慢加入到醛中,迅速产生浅黄色沉淀,30min滴完,再继续搅拌1h后将沉淀过滤,用乙醚洗涤数次,硅胶干燥,得到浅黄色固体粉末L1 2.2 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氧合 在手套操作箱中用玛瑙研钵将L 4 mmol和硝酸钴2 mmol充分研磨2 h一3 h得棕黄色粉末 配合物CoLNO3(1)。 将1转移至带有支管的小锥形瓶中,并用事先涂好凡士林的磨口塞封1:3,再迅速从手套箱中取出安装到事先充好氧的量气管上,记录管内氧气体积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吸氧曲线),体积不再变化时依次用去离子水和冷无水乙醇充分洗涤,在干燥器中于室温干燥得深棕黑色粉末氧合配合物CoLNO3 (1-O)。 以醋酸钴和氯化钴代替硝酸钴,用类似方法制备配合物CoLAc(2)和CoLCl (3)。 2.3 配位氧的测定 将装有l—O约1 mmol的圆底烧瓶、直形冷凝管、封口膜和皮筋准确称量,用电热套加热,缓慢升温至80℃。保持5 h一20 h。用封口膜和皮筋将冷凝管上口封住,冷却,放出冷凝管外管中的水,并用氮气吹干外管套中残留的水,将整套装置再次准确称量。质量差值即为l-O配位氧的质量。用同样方法分别于100℃,120℃,140℃,160℃,180℃测定1-O配位氧的质量(放氧曲线)。 3.1 氧合配合物的表征 3.1.1 电导率测定 1 mmol·L-1氧合配合物的DMF溶液,于25℃测定摩尔电导率。1-Λm为1366,说明它是l2型电解质。 UV谱图中203nm~207nm的吸收峰为芳香类化合物特有的K吸收带;273nm~277nm是苯环的B带吸收峰,特点是吸收强度大,相对于配体L,苯环的B带及K带略微发生了改变。同时,300 nm~306nm可归属为甲亚胺n→*跃迁形成的吸收带,其特点是跃迁几率小,吸收强度弱,相对于配体L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紫移,这是因为当配体C=N的N原子与钴离子形成配合物后,破坏了分子中原有的长共轭体系,使共轭体系缩短,从而使甲亚胺的吸收峰发生紫移,说明配体与钴离子发生了配位反应。 此外,配体是以中性分子方式以N原子参加配位,因此在氧合配合物的IR谱图中,C=N双键的伸缩振动频率比相应配体上升了cm-左右,有不同程度蓝移,在3100cm-~3300cm-出现了强而宽的吸收峰,为分子问水的缔合羟基峰,说明配合物中含有水。同时,相对于配体,在配合物中出现了新的l10cm-左右中等强度的吸收带,这是1:l氧合配合物超氧离子O2-的一O特征伸缩振动频带,在5cm-~5cm-以及60cm-~63cm-的吸收带各为Co-N与CO-O的伸缩振动频带,而在配体的IR谱图中未见此区域内有吸收峰,说明Co与N,发生了配位反应。 其热分析实测值与理论值基本吻合,验证了元素分析的结果。 3.2 配合物的氧合性能 液相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