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关线粒体内酶系统的特点与最新研究和进展
有关线粒体内酶系统的特点与最新研究进展
一.线粒体内酶系统的组成与相关功能
1.外膜
a.单胺氧化酶 磷脂的合成
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缩写MAO ,为催化单胺氧化脱氨反应的酶,也有称为含黄素胺氧化酶的。
?????? 单胺氧化酶(MAO)存在两种同分异构体即单胺氧化酶A(MAO-A)和单胺氧化酶B(MAO-B),他们都有一个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以共价键链接到活性中心区域的半胱氨酸残基上。他们能催化氧化生物体内的各种胺类物质:多巴胺、5-羟基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色胺等,最终产物醛和双氧水与细胞的氧化密切相关。多见于脊椎动物的各种器官,特别是分泌腺、脑、肝脏,但在无脊椎动物、豆类的芽等植物中也存在。在细胞内存在于线粒体外膜上,是不溶性酶。所以认为单胺氧化酶具有调节生物体内胺浓度的功能。
ADH-Q还原酶又称为NADH脱氢酶(NADH dehydrogenase),简称复合体(complex ),是一个具有相对分子质量88 000的大蛋白质分子,至少包含有34条多肽链。分别由核和线粒体两个不同的基因组编码构成。在电子传递链中共有3个质子泵(proton pump),该酶是第一个质子泵。 该酶的作用是先与NADH结合并将NADH上的两个高势能电子转移到其FMN辅基上,使NADH氧化,并使FMN还原,反应如下: NADH+H+FMN→FMNH2+NAD 接着辅基FMNH2上的电子又转移到铁硫聚簇Fe-S上,Fe-S聚簇是该还原酶的第二个辅基,起着传递电子的作用(传电子,不传氢)。最后,电子被传递给辅酶Q,由辅酶Q将电子转移到细胞色素还原酶(复合体) NA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态。N指烟酰胺,A指腺嘌呤,D是double。 用于糖酵解和细胞呼吸作用中的柠檬酸循环。 NAD+ 则是氧化态。 葡萄糖代谢时直接经代谢所产生的ATP是十分的少的,而代谢产生的NADH或FADH2经由一个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反应可产生大量的ATP。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态)NAD+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态)NADH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还原态) NADPH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态) NADPH+ NAD+ + H+ + 2e- = NADH NADP+ + H+ + 2e- = NADPH 他们都是辅酶,用来实现电子传递。 基本上涉及到氧化还原的反应都用得到,比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等氨会抑制呼吸过程中的电子传递系统,尤其是NADH。 NAD+分子中的功能部分是烟酰胺换。其共振结构式: “4-5双键振至5-6双键;6-7双键振至7-8双键;4号碳为碳正离子;7号氮为双电子原子” 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dehydrogenase,简称SDH),黄素酶类,是线粒体内膜的结合酶,属膜结合酶,是连接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的枢纽之一,可为真核细胞线粒体和多种原核细胞需氧和产能的呼吸链提供电子,为线粒体的一种标志酶。作为参与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琥珀酸脱氢酶是反映线粒体功能的标志酶(markerenzyme)之一,其活性一般可作为评价三羧酸循环运行程度的指标[1],对于评价精子线粒体功能、研究致奶牛酮缺乏症病理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2~3]。 1琥珀酸脱氢酶的提取与生理意义 琥珀酸脱氢酶存在于所有有氧呼吸细胞,和线粒体膜牢固结合,是三羧酸循环中唯一与内膜结合的酶,是脱氢酶中最重要的酶。迄今为止,已从多种原核和真核组织中分离纯化出这种酶,为该酶的酶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作为膜内酶,琥珀酸脱氢酶与具有脂双层结构的线粒体膜结合得比较紧密,很难溶解下来,而且其一旦离开膜后,暴露在空气中会很快失活,因此其提纯难度很大。1950年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王应睐、邹承鲁、汪静英等开展对膜蛋白琥珀酸脱氢酶的研究,经过反复实验最后以正丁醇抽提法成功地把琥珀酸脱氢酶从鼠肝组织线粒体膜上溶解下来,得到了高纯度的水溶性琥珀酸脱氢酶,其活力比同期国外报道者高出1倍以上,从而奠定了我国在琥珀酸脱氢酶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4]。其后,Davis等(1971、1977)使用NaClO4从牛心线粒体溶解下此酶[5~6];TsukahoHattori和TadashiAsahi(1982)选用离子型去垢剂脱氧胆酸钠从番薯根线粒体提取SDH[7];Suraveratum等(2000)对恶性疟原虫的琥珀酸脱氢酶进行了纯化[8];夏玉凤等(2000)以玉米黄化苗为生物材料,通过差速离心获得线粒体,使用超声波将其破碎,用2%TritonX-100溶膜,超速离心,硫酸铵沉淀,DEAE-C32层析纯化琥珀酸脱氢酶[9];辛明秀等(2004)用常规酶学方法从嗜冷酵母(Y18)中分离纯化出有催化活性的琥珀酸脱氢酶[10]。细胞色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土地资源调查课件.pptx VIP
- 2025教学主任及教秘专项培训班考核试卷含答案.docx
- QC∕T 948-2013 汽车顶部装载装置.pdf VIP
- 八上名著《红岩》:故事梗概+知识点+考点大集合.doc VIP
- 《劳动经济学讲义》课件.ppt VIP
- ISO各体系认证审核前准备资料清单.doc VIP
- 巧虎目录清单.doc VIP
- 销售管理专业《销售案例研究 ( 实践 ) 》课程调研报告样本.pdf VIP
- 2025年新精通版(三年级起)英语三年级上册课件 Unit 2 Lesson 3 .pptx VIP
- 场效应MOS管AK4435参数-9.1A-30V封装SOP-8.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