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伦论儒家伦理观的主体性.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五伦论儒家伦理观的主体性.doc

從五倫論儒家倫理觀的主體性 江美華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 (收稿日期:2001年05月16日;接受刊登日期:2001年09月19日) 摘 要 儒家的倫理觀,是實踐之知,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深遠。梁漱溟在《中國文化要義》中指出中國為「倫理本位」的社會,從家庭倫理開展出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君臣五倫。本文從五倫的內涵討論,進一步分析五倫關係對「個人」的影響。在中國社會,家庭、家族以及上下關係對個人的影響甚巨,五倫之中每個人有相對的身分與職責、權利、義務,以及德行上的要求,因此,在五倫關係中, 倫理觀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態度,也是形成社會特質的重要因素。五倫在歷史的發展中有優點亦有缺失,作者將在文中逐一說明。再者,現今已不再是以家族親友為主的社會,吾人所面對的生活情境較以往複雜,宜從傳統倫理思想出發,重新思考新的態度,不違背中國人的倫理觀,同時能切合新的時代。 本文提出,擴大五倫的範圍,以尊重與關懷對待他人,肯定自己主體性的同時,亦肯定他人的主體性,則傳統五倫的實踐之知將更具意義。 前 言 儒家的倫理觀對中國人的生活影響深遠,practical wisdom),亦是維繫中國人生活秩序的根源。 梁漱溟在《中國文化要義》中指出中國為「倫理本位」的社會,家庭本位並非適當的名詞,唯有倫理本位才能「顯示出中國社會間的關係而解答了重點問題。若說家族本位既嫌狹隘,且偏在一邊」,中國人的倫理關係以儒家主張的五倫為主,五倫關係亦可稱為倫常,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標示每一個人在家族、社會、國家的地位,以及德行上的要求。 梁漱溟亦認為宗教問題是中西文化的分水嶺,西方是以宗教為發展中心,中國則是以周孔教為發展中心。中國逐漸形成以倫理為本位,重視家族家庭生活的文化體系;西方則因基督教而「轉向大團體生活,而家庭以輕,家族以裂」。在二十世紀初言宗教是西方人生活的重心大致是對的,但言「家族以裂」,則不盡是事實。然而梁先生以宗教及倫理是中西文化基本區別所在,確實點出重心。中國人的倫理關係在五倫之中是互為主體性,每一個個人是生活在相對關係的家庭與社會網絡之中,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相對身分與職責,有相對的權利與義務,以及相對的德行要求。 儒家思想對中國人的影響既深且廣,即使在歷史上儒家的地位有起有落, 父子、君臣是人倫的基本,一是個人生命的起源, 儒家倫理觀以及在中國社會所佔的地位與影響,時為學者所討論,儒學現今仍是學術界所重視的課題,本文嘗試以實踐之知的觀點,以五倫為主,討論儒家倫理思想中「個人」的主體性。 一、五倫的內容 五倫是儒家倫理思想的重心,本節以釋義為先,分析五倫指涉的範圍以及德行的要求。 (一) 倫 《說文解字》釋「倫」字曰: 「倫,輩也。從人侖聲。一曰道也。」「侖」字,《說文解字》釋曰:「侖,思也。」此外「侖」字在「龠」字中亦提及,許慎解釋字義為:「侖,理也。」。 就字義而言,「倫」有「輩」、「道」、「思」、「理」等義。「倫」在經書中出現多次,其義多指規律次序、倫常一定的法則以及人倫。 在「五倫」一詞中,「倫」是指人與人的關係,此關係是有理可尋,有道理,亦是可以實踐的方法。 (二) 五倫 1、五典、五品 五倫是指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在經書中未見「五倫」一詞, 但有「五典」、「五品」,「五倫」的出現當與此二者有關, 五典: 《尚書.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從。」 五品: 《尚書.舜典》:「帝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 孔安國《傳》說明五典的內容是:「五常之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此段說解有所本,與《左傳》文公十八年五教內容雷同。「五典」、「五品」、「五教」在孔穎達《尚書正義》的內容一致,孔穎達並解釋詞義的關聯:「此五典與下文五品、五教一事也。一家之品有五,謂父、母、兄、弟、子也。教此五者各以一事,教父以義、教母以慈、教兄以友、教弟以恭、教子以孝,是為五教也。五者皆可常行,是謂五典。」 五品,在孔安國《傳》謂為「五常」,孔穎達《正義》說明:「品謂品秩,一家之內,尊卑之差,即父、母、兄、弟、子是也。教之義、慈、友、恭、孝,事可常行,乃為五常耳。」此是以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為五常。 就前述孔安國《傳》及孔穎達《正義》而論,「五典」即是「五常」,「五典」、「五品」、「五教」意指一事,「五典」、「五品」亦是同義詞,此有值得商榷之處,由於《尚書》是一本文字簡潔的古典,同一篇文告之中「五典」、「五品」兩詞指向相同的內涵,當有可疑,然而在《尚書》中不見更詳明的段落,此僅能列舉諸家之說以見源頭。 上所舉之「五典」、「五品」或「五常」,所指的人際關係皆限於家庭之中,且是父母與子(女)、兄與弟的德行要求,與五倫的意義不盡相符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