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的知己意识.PDF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白诗的知己意识.PDF

國 立 臺 南 師 範 學 院 「南師學報」第38 卷第一期人文與社會類(民國 93 年):217~236 217 李白詩的知己意識 蔡玲婉 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 摘 要 「知己意識」是將個體的價值建立在別人對我的理解上,以及追尋這種價值的認知與想 法。在盛唐的時代環境中,李白不願經由科舉入仕,而透過任俠、隱居、干謁等方式求得引 薦,他以風采、文才受人賞識,但其濟世之才並不被認可。他不為世用的寂寞與消解之道, 則是認取孔子為異代知己,並且在大自然中尋求知音。在論知己交道上,詩人強調意氣相傾、 志同道合、受恩必報。在知己意識下李白大量創作贈、送一類的交往詩,並且運用比興的手 法,透過歷史人物、美人、琴、劍等意象來表達情感思想。 關鍵詞:李白、知己意識、知音、知遇 壹、前 言 知己,就是「理解我的人」,是能夠進入我的內心,洞察我的肺腑,理解我的志趣、抱 1 負及思想,甚至是賞識我的「他者」 。自古以來,傳統知識分子無不發出渴求知己的呼聲, 從孔子「知我者其天乎」的感慨,到魯迅「得一知己足矣」的惋歎;從「樂莫樂兮新相知」 (屈原 〈少司命〉)的喜悅,到「相識滿天下,知音有幾人」的孤寂;從司馬遷「人之相知, 貴在知心」、「士為知己者用」(〈報任安書〉),到劉開「士以遇知己而名著」(〈知己 說〉),均可見出「知己」在人生途程的重要。 「知己意識」可以說是中國知識分子重要的文化心理。「知己」是理解、賞識我的人; 而「意識」(Consciousness )則指一個認識主體對於所經驗到的現實情況或行為的價值,由 2 感覺與反省而形成的知識 。據此,所謂的「知己意識」是一個人對於生命實存與行為價值的 認知,是將個體的價值建立在別人對我的理解上,以及追尋這種價值的認知與想法。 1 蔡翔在〈渴望理解—中國文學中的「知己」問題〉認為知己情結是中國知識分子重要的歷 史性格。所謂的知己,就是「理解我的人」是能夠進入我的內心,洞察我的肺腑,理解我 的志趣、抱負及思想的「他者」。而認為「知己」的內涵可包括:同志、兄弟、聽者和說 者。《文藝評論》1992 ,第五期,頁22~36 ,45 頁 。 2 布魯格編著:《西洋哲學辭典》台北:國立編輯館,先知出版社印行,1976 。 218 南師學報 知己意識的形成有其文化淵源,首先,知己意識產生於士階層的用世理想和以期不朽的 人生追求,《論語 ‧里仁》載:「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知識 分子出仕的途逕是個人才學器識求知、求用的過程,孔子強調不怕沒人知賞,怕的是沒有真 才實學與完美的道德足以應世。然而「患無位」,卻也真切指出士人在功業落實中,不得賞 識任用,理想搖落無成的焦慮。孔子有:「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論語 ‧子 罕》)的心聲,求識貨的「善賈」,正是求識才賞才者,以成全用世之心。士人主動進取的 3 求知、求用,與被選擇的非自主性 ,甚至才德不被認可、不為所用,使「懷才不遇」成為求 知遇中重要的反題。屈原〈離騷〉有:「苟中情其好修兮 ,又何必用夫行媒?說操築於傅岩 兮,武丁用而不疑。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寧戚之謳歌兮,齊桓聞以該輔。」列舉 君臣遇合共成大業的佳話,寄託懷才不遇的悲慨,突顯出功業價值的具體化在於「知遇」。 4 他並以「國人莫我知」,痛切的表達在讒佞四處、是非顛倒的政治中知遇的艱難 。其次,知 己意識產生於朋友關係中,是尋求情志相通與深刻理解的心靈交契。《詩經 ‧小雅 ‧代木》 「嚶嚶其鳴矣,求其友聲」,以鳥鳴喈喈呼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