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讲义
【步步高】(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讲义
[考纲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孔子
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
[易错提醒] 孟子提倡的“仁政”有别于孔子提倡的“仁”。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4.道家、法家、墨家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内容 影响 老庄之学 老子 “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庄子 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法家思想 韩非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法”“术”“势”合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墨家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汉代以来,逐渐湮没失传 [图示图解] 百家各派的社会地位
主题一 百家争鸣的条件及儒家的民本思想
1.百家争鸣的社会条件
(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3)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受到诸侯们重用。
(4)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起,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教育。
2.儒家的民本思想
(1)表现
①孔子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②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
③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2)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
讲史料
史料一 子曰:“仁者爱人。”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
导读 史料反映的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仁”和“礼”,即“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该史料还体现出“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
史料二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梁惠王上》
导读 史料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作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的孟子主张给予百姓一定生产、生活资料以满足基本温饱,巩固统治基础。
练史料
史料一 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鲁迅全集》第1卷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论语》
多芷者厚亡,步高者易踬。故贵不如贱之常安,富不如贫之无虑。——《菜根谭》
“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失意事来,治之以忍。快心事来,处之以淡。”——《增广贤文》
史料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传统文化格言》
探究:(1)据史料一指出,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传统社会心态有哪些?
(2)史料二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 (1)主奴等级;尊天认命(宿命);知足乐世;中庸忍让。
(2)爱国;自强;好学;诚信;求知;爱人。
主题二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1.各学派核心主张
(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
(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
2.诸子百家思想中相互对立的观点
(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
(2)在人性上,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汇编-七上-第三学习专题-统一国家的建立.doc
-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汇编-七上-第二学习专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doc
-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汇编-七上-第五学习专题-中国古代文化.doc
-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汇编-七上-第四学习专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oc
-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汇编-七下-第九学习专题-中国古代文化(下).doc
-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汇编-七下-第七学习专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doc
-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汇编-七下-第八学习专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oc
-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汇编-八上-第一学习专题-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doc
-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汇编-八上-第三学习专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doc
-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汇编-八上-第二学习专题-近代化的起步.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总结课件.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讲义.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总结讲义.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专题总结课件.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课件.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讲义.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总结讲义.doc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总结课件.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课件.ppt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总结课件.ppt
文档评论(0)